QLC SSD要取代TLC SSD了?QLC SSD 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當代自媒體和大數據等應用的興起,大家對於儲存裝置的容量需求也日漸明顯。在SSD的市場上,隨著NAND FLASH技術的演進也漸漸帶起了QLC的趨勢。那麼,很多人第一時間浮現的問題就會是“QLC SSD會漸漸取代TLC SSD嗎”,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目前趨勢來說,QLC SSD在裝置中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首先,想解惑“QLC的SSD會漸漸取代TLC的SSD嗎”這個概念,就必須先了解QLC SSD與TLC SSD的主要區別有哪些,就先不詳細說明,直接幫各位上之前Po過的相關技術文章連結,請看此連結
這邊還是貼心地幫大家整理整理主要的區別:
1、以容量來說,QLC可以比TLC擁有更多的容量在一顆IC上,所以若是以QLC技術製成的晶圓或IC,就可以突破更多容量限制,相對讓SSD得到更大的容量提升。
2、以耐用度來說,QLC的平均抹寫次數大約為500到1000次,然而TLC則為3000次左右,雖然說兩者有明顯的落差,但對於一般使用者(非影音創作者)來說是不會有太大使用上的影響。
“容量”及“耐用度”無疑會是大家在討論TLC及QLC SSD時會著重的兩大要素。我們需要先釐清的是,QLC有著比TLC SSD往更大容量開發的可能性,所以QLC SSD出現目的是為了讓像1TB或2TB等大容量SSD可以普及,比較像是要取代傳統的機械式硬碟(HDD),同時也能夠與TLC SSD是相輔相成的存在。我們可以用配置一台桌機的“ SSD儲存方案”來舉例:
首先理論上,對於一台桌機來說,所謂“ SSD儲存方案”可以分為系統碟與資料碟兩部分。一般來說,系統碟是用來操作文書或編輯軟體,會講求SSD的讀寫速度及TBW值(耐用度),通常會使用 PCIe M.2 SSD或擁有不錯速度規格的2.5吋SATA SSD;資料碟則是用來單純存放資料,SSD的容量越大越好,兩者存在的目的性完全是兩種方向。
再來實際用產品規格來一探究竟這樣的情況,我們就用十銓T-FORCE的兩款產品T-FORCE VULCAN Z QLC SSD及 T-FORCE VULCAN Z SSD兩款來看看如何分配理想的儲存方案,先來看看兩款的規格
以系統碟來說,因應硬碟是用來操作文書或編輯軟體,會較講求讀寫速度及TBW值(數值越大越耐用),VULCAN Z SSD有帶SLC Cache,持續讀寫表現在正常使用下,較為優異,因此VULCAN Z SSD會比VULCAN Z QLC SSD更適合拿來當系統碟;而VULCAN Z QLC SSD則相對適合用來當作資料碟,因為正常來說,以有限的預算來購買SSD,購買QLC比TLC SSD可以相對實惠的價格得到相對較大的容量。這邊可能大家會想說,那我們購買一個PCIe介面且大容量QLC的M.2 SSD,相對便宜性能又好,所有願望一次滿足! 要特別注意的是,以目前製程技術來說,要找到同時兼具高讀寫(PCIe介面)且大容量(QLC製程)的SSD本就較為不易,所以就算存在這樣規格的SSD,現階段來說也不一定是絕對“ 相等容量的QLC一定比TLC SSD價格低”喲。
個人用和企業用的SSD對於SSD規格本身的訴求一定會有所差異,不管是TLC還是QLC都會依照不同的使用需求而各自扮演好自己的“儲存角色”。不久的未來,QLC也許會取代大部分TLC,但理論上來說,是不太會完全取代的,因為TLC有著比QLC更佳的TBW值,在耐用度來說表現更好,這也就是為什麼SLC SSD現在依舊存在的原因。無論是哪種NAND FLASH製程,需求者都會依照不同需求去做選擇,QLC與TLC SSD互相的存在更傾向為“互補性大於替代性”。
希望透過這次的分享,大家對QLC及TLC SSD有進一步的理解,那各位下回再見啦,掰掰!
相關文章
1
9
22.Nov.2024
什麼是CAMM2 ? 是否未來SO-DIMM被取代?
30.Oct.2024
USB Flash Drive的規格及格式化
03.Oct.2024
如何安裝 T-FORCE SIREN GD120S AIO SSD 一體式水冷
27.Aug.2024
S.M.A.R.T. 監控軟體能做什麼
17.Jul.2024
專業人士首選:T-CREATE MASTER Ai DDR5 OC R-DIMM 工作站記憶體
28.Jun.2024
T-FORCE M.2 PCIe SSD 也可以安裝在顯示卡上進行容量擴充!?
18.May.2024
記憶體頻率與主機板之間的使用關係
05.Apr.2024
為什麼升級更換記憶體後無法正常開機?
18.Mar.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