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機教學】如何用美金1000元的預算組出攻略全遊戲的電競主機

「如果我的預算只有xxxx,能不能買到可以玩xxxx遊戲的主機?」

你是不是也曾經問過類似的問題?這類型的問題不好回答,畢竟需要考量的因素太多,但簡單的結論就是,如果不在意花費時間,自己組裝的性價比肯定會比買成品機來的高!

今天來為各位推薦目前市場合適的 平價裝機 ,並依序說明 該怎麼自己組裝電腦 ,只要按照步驟就能DIY屬於自己的電競主機!

0_1_PC build guide_1200x800

想要自己組裝出一台電競主機,首先要了解需要購買的零組件清單,一定要有的零組件包含:
 
  1. CPU
  2. 主機板
  3. 記憶體
  4. 硬碟
  5. 顯示卡
  6. 電源供應器
  7. 機殼


另外,可以選擇搭配的有:
 

  1. CPU Cooler
  2. 機殼風扇
  3. 網卡
     

在購買CPU時,本身就會內附一顆原廠風扇,所以CPU Cooler非必選唷!但若是玩的遊戲負載較重,建議還是需要額外購買散熱能力較佳或較大型的CPU Cooler去控制CPU溫度,畢竟誰都不想遊戲打的正激烈突然過熱當機,一個氣不過一拳就把螢幕給打穿是吧XD

 

【裝機配置】


0_2_PC build guide

 

A. CPU


由於走的是平價路線,AMD在中階的性價比還是挺高的,這次我們選擇的是R5-3600X,採用6核12緒,基礎頻率為3.8GHz,最大可超頻至4.4GHz,支援原生3200MHz的記憶體,可上到PCIe4.0 SSD。

在擴充能力上非常優秀,極少部分的遊戲玩家會特別花時間去手動調整CPU或記憶體頻率,那麼R5-3600X會是最好的選項之一。

AMD R5-3600X

0_3_A. CPU

 

B. 主機板


最新推出的B550系列主機板絕對是玩家一大福音,過往B系列無論是在CPU超頻性、記憶體超頻性、I/O介面等等皆和X系列有不小的差異,而TUF這款B550 PLUS支援度非常高,有接近老哥X570的水準,加上軍事風帥氣外觀,是我們在這個價位帶裝機的首選!

ASUS TUF Gaming B550 PLUS

0_4_B. MB

 

C. 記憶體


雖然因為預算關係,在選擇零組件上盡量撇除了RGB燈效,但身為一台電競機,記憶體肯定也需要有足夠的電競風格,這次我們選擇十銓科技旗下的T-FORCE VULCAN Z 8GBx2 3200MHz,造型上像是一副機甲帶有濃厚的電競感,8GBx2 3200MHz也非常足夠支撐我們玩各種遊戲。

T-FORCE VULCAN Z DD4 

 

D. SSD固態硬碟


在SSD的選擇上有個小竅門,由於我們希望能在預算內擁有足夠的速度和容量,所以選擇十銓512GB的MP33 PRO M.2 PCIe加上512GB的VULCAN G SATA 2.5” SSD去做搭配,在進行讀寫處理時我們在PCIe內處理,儲存資料的部分則放至SATA內儲存,就不需擔心速度快容量又大的SSD太貴的問題!加上十銓最近的SSD品質還挺不錯的,以較划算的價格選擇好產品,就是我們這次裝機的初衷嘛!
 

TEAMGROUP MP33 PRO M.2 PCIe SSD 
T-FORCE VULCAN G SSD

0_5_C、D. SSD
 

E. 顯示卡


顯卡的部分我們選擇同樣是TUF系列的ASUS TUF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Super,這張顯卡可說是帶著極高性價比光環出生,雖說效能上無法和超高規格的RTX 3080、RTX 2080Ti等顯卡相比,但畢竟這幾張顯卡光是單張價格就超過我們的預算了,所以不列入考慮,以Full HD畫質來評比的話,1660 Super仍是最好的選擇。

ASUS TUF Gaming Geforce GTX1660

0_6_E. Graphic Cards

 

F. 剩餘零組件(電供、機殼、CPU風扇)


在這些剩餘的零組件中,電供建議使用一些保固比較好的大廠,降低燒壞的機率(像小編這次就選擇CoolerMaster,非常耐用),以及瓦數需足以支持電腦正常運行(一般來說配有獨立顯卡的裝機我會建議選擇650W以上的電供),機殼和CPU風扇只要能相容基本上大同小異,只要不糟糕到成為烤箱都可以考慮XD。
 

| Learn more | 

Cooler Master 650W

0_7_F. Remaining components-1

0_8_F. Remaining components-2

 

【安裝過程】


再來就是裝機流程,看著這散落的零組件,我們該怎麼拚出帥氣的主機?如果是完全的新手只需要一步一步按照小編的步驟就能完成囉!
 

1. 將CPU風扇底座鎖上主機板


現在很多CPU風扇都會設計成AMD和INTEL通用,所以像是螺絲位置等等的都需要稍微的撥動去對應主機板孔,如果不太知道該怎麼撥的朋友只要參考內附說明書就可以了,小編有幫各位確認過,CoolerMaster這顆CPU風扇說明書挺詳細的,不用擔心!

1. process

 

2. 將CPU放進主機板內


先把CPU槽旁邊的卡榫撥開,接著需特別注意,將CPU對應正確的腳位放進去,放錯可是有可能導致pin腳斷掉或燒焦的!目前主機板和CPU都做有防呆裝置,大家只要如下圖去對應箭頭就可以正確安裝。

2. process
 

3. 將電源供應器鎖上機殼


從機殼正面來看,右邊是屬於空間較少的,打開這個方向的側板,會看到在下面有一塊空間,這就是我們電源供應器放置的位置。

大部分的機殼,插座和開關須朝外,出風口須朝下,接著從機殼正後方將電供鎖緊。

3-1. process

3-2. process

《貼心提示》

小編這次選的是直出線的版本,也就是電供本身就連著一大綑線,所以可以直接安裝,缺點是線材過多沒得拆。若是選擇「全模組」的電供,線材須自行額外接上。記得先確認有需要用到哪些線材,先接上後再鎖上機殼,否則鎖上機殼後就不好插囉!
 

4. 將主機板和機殼緊密鎖上


一般機殼都有9個螺絲孔可以對應主機板的孔洞,但並非每張主機板都會挖到9個,小編自己大概都鎖7~8個就差不多了。將主機板鎖上去時,要注意CPU槽是在上方,才能確實將風扇帶出的熱排出機外,同時顯卡也才會有位置放哦!

4. process
 

5. 將電源供應器的線連接至主機板


依照小編經驗,整個裝機中最麻煩的就是整理雜亂的線,所以一般來說我會先將CPU的電源以及主機板本身的電源,先從機殼的預留孔中穿出並插上主機板,這樣也可以避免後續其他零組件裝上後,沒有空間可以插入排線。

5-1. process

5-2. process
 

6. 將機殼面板線連接至主機板上


現在機殼本身在前面板上幾乎都會包含了2~4個USB接口、開關機、重開機鍵等等,而這些也是需要經由主機板去供電及控制,建議大家參考主機板的使用手冊去連接,畢竟每張主機板的走線方式不見得完全相同,相關對應需接的位置以使用手冊為準,小編下方簡易的介紹TUF B550 PLUS這張板子對應接法。

6-1. process

6-2. process

6-3. process
 

7. 將零組件陸續裝上主機板


在安裝之前建議先將機殼平躺會比較好鎖螺絲,不熟悉裝機的朋友可以依照小編習慣的順序去裝,我習慣上會先把M.2 PCIe SSD鎖上,接著將CPU散熱風扇鎖上第一步驟提到的風扇底座,再來才是顯示卡、記憶體,最後是2.5” SATA SSD,市面上大部分的機殼目前都還是將2.5” SSD的位置設計在電源供應器那面,所以我們大部分最後才考慮2.5” SSD的接線。

《貼心提示》

大部分中階以上的獨立顯卡也是需要接上電源供應器的PCIe電源線哦!

7-1. process

7-2. process

7-3. process

7-4. process

7-5. process

7-6. process

7-7. process

7-8. process
 

8. 整線


到這邊裝機的部分就基本完成囉!剩下的就是最最最最最痛苦的部分:整線。

剛組完後你會發現有很多亂七八糟的線,這些線你需要找一些束帶將他們理一理,然後藏進沒人能看到的地方~~這部分還是比較需要經驗的,小編自己一般也都花最多時間在整線上,畢竟處女座嘛~就是無法接受「亂」字,大家多綁幾次就熟練了。

8. process
 

9. 安裝OS & 更新驅動


安裝OS的部分還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正版序號,如何安裝OS在《固態硬碟開箱使用教學》

更新驅動的部分,如果懶得去找各家驅動程式,這裡提供各家大廠最新驅動;下載Driver Booster:

https://www.iobit.com/en/driver-booster.php
 

結論


這次因為說明了整個裝機的流程,加上介紹了下該如何只花美金1000元買好主機,篇幅上較長,大家可以依據不同的需求去參考,而我們選擇的品項大多都可以在原價屋上面直接找到,完全不需要特地再跑出門買唷!

裝機的部分小編提供了一些裝機多年的小經驗,順序上也是以便利性為主,希望能幫助到新玩家們更願意動手DIY嘗試!PS:遇到什麼疑難雜症都可以底下留言給小編唷!

搜尋

找不到想要的產品或內容?嘗試輸入關鍵字吧!

Please Enabl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user experience

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Privacy preferences

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管理同意設定

必要的Cookie

一律啟用
網站運行離不開這些 Cookie 且您不能在系統中將其關閉。通常僅根據您所做出的操作(即服務請求)來設置這些 Cookie,如設置隱私偏好、登錄或填充表格。您可以將您的瀏覽器設置為阻止或向您提示這些 Cookie,但可能會導致某些網站功能無法工作。

功能的Cookie

這些 Cookie 允許提供增強功能和個性化內容,如視頻和實時聊天。我們或我們已將其服務添加至我們頁面上的第三方提供者可以進行設置。如果您不允許使用這些 Cookie,則可能無法實現部分或全部功能的正常工作

行銷的Cookie

行銷 Cookie 能用來追蹤訪客造訪網站的歷程。目的是用來顯示與個別使用者相關或吸引他們的廣告,因此對發佈者或第三方廣告商而言比較重要。

定向 Cookie
這些 Cookie 由廣告合作夥伴通過我們的網站進行設置。這些公司可能利用 Cookie 構建您的興趣分佈圖並向您展示其他網站上的相關廣告。它們只需識別您的瀏覽器和設備便可發揮作用。如果您不允許使用這些 Cookie,您將不能體驗不同網站上的定向廣告。

社交媒體 Cookie
這些 Cookie 由我們已添加到網站上的一系列社交媒體服務設置,使您能夠與朋友和網絡共享我們的內容。它們能夠通過其他網站跟踪您的瀏覽器並構建您的興趣分佈圖。這可能會影響您在訪問其他網站時所查看的內容和消息。如果您不允許使用這些 Cookie,您可能無法使用或查看這些共享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