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DDR5的时代,Intel及AMD都分别推出了「XMP」及「EXPO」的内存超频技术。然而,想必有很多玩家心想,自己所购买的DDR5是否可以做到「跨平台」的超频显示切换,还有是否能同时维持超频性能。小编听到了广大玩家对于跨平台超频切换的「渴望」,今天就由小编用以下资料来帮各位解解心头之渴。 目录 T-FORCE DELTAα RGB DDR5→Intel平台 T-FORCE DELTA RGB DDR5→AMD平台 总结 十铨科技推出了专门支持Intel平台及AMD平台的超频DDR5,分别为 1. 专门支援Intel平台XMP 3.0超频的T-FORCE DELTA RGB DDR5 2. 专门支援AMD平台EXPO超频的T-FORCE DELTAα RGB DDR5 本次将使用这两款DDR5,针对ASROCK、ASUS、GIGABYTE及MSI四家板厂的Intel平台Z790及AMD平台X670进行跨平台超频测试,并公布跨平台超频切换截图给各位参考。 T-FORCE DELTAα RGB DDR5→Intel平台 以下内容为T-FORCE DELTAα RGB DDR5-6000 EXPO在四家板厂的跨平台超频切换截图 GIGABYTE Z790 AORUS MASTER 上图为T-FORCE DELTAα RGB DDR5 在 Z790 AORUS MASTER的截图,大家手动进入BIOS后,可以从截图看到虽然显示XMP / EXPO – XMP 1,但表示基本参数都有认到,已成功切换。 ASROCK Z790 Taichi Carrara 上图为T-FORCE DELTAα RGB DDR5 在Z790 Taichi Carrara的截图,大家手动进入BIOS后,可以从截图看到虽然显示Load XMP Setting,但表示基本参数都有认到,已成功切换。 ASUS ROG MAXIMUS Z790 HERO 上图为T-FORCE DELTAα RGB DDR5 在ROG MAXIMUS Z790 HERO的截图,大家可以发现,ASUS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手动进入BIOS后,从截图看到是显示D.O.C.P. I,这是ASUS自定义,用来表示成功由XMP→EXPO显示切换,且表示基本参数都有认到。 MSI MPG Z790 CARBON WIFI 上图为T-FORCE DELTAα RGB DDR5 在MSI MPG Z790 CARBON WIFI的截图,大家手动进入BIOS后,从截图看到虽然显示XMP,但表示基本参数都有认到,已成功切换。 T-FORCE DELTA RGB DDR5→AMD平台 以下内容为T-FORCE DELTA RGB DDR5-6000 XMP3.0在四家板厂的跨平台超频截图 GIGABYTE X670E AORUS MASTER 上图为T-FORCE DELTA RGB DDR5 在 X670E AORUS MASTER的截图,大家手动进入BIOS后,可以从截图看到显示XMP / EXPO – XMP 1,表示基本参数都有认到并完成切换。 ASROCK X670E Taichi Carrara 上图为T-FORCE DELTA RGB DDR5 在X670E Taichi Carrara的截图,大家手动进入BIOS后,可以从第一张截图看到显示XMP1-6000,并在第二张截图验证频率为6000MT/s,表示基本参数都有认到并完成切换。 ASUS ROG CROSSHAIR X670E HERO 上图为T-FORCE DELTA RGB DDR5 在ROG CROSSHAIR X670E HERO的截图,大家一样可以发现ASUS比较特别的地方,从截图看到显示DOCP I(刚刚XMP→EXPO是显示为D.O.C.P. I),这一样是ASUS自定义,用来表示成功由EXPO→XMP切换的显示,且表示基本参数都有认到。 MSI MPG X670E CARBON WIFI 在MSI的板子,大家一样可以发现比较特别之处,从截图看到显示A-XMP,这是MSI自定义,表示基本参数都有认到,成功切换的显示。 温馨小提醒 以AMD平台来说,都可以做到跨平台超频显示切换,但能不能保有原来的超频性能并完成开机却是一个问号。目前以稳定度来说,DDR5-6000的频率可以做到EXPO→XMP切换并保有超频性能。若是大家手上的内存为DDR5-6000,无论在Intel和AMD的平台都是可以确保跨平台超频性能;不过若是为DDR5-6000以上的规格,在AMD的平台上都会认到基本参数并显示切换,但高速超频内存还是要有与之匹配的主板及CPU,才能超频成功,大家要特别留意唷! 关于这部分大家可以参考下图,这是T-FORCE DELTA RGB DDR5-7200在X670E AORUS MASTER及ASUS ROG CROSSHAIR X670E HERO的截图。 大家可以发现,两家板子都是可以读到T-FORCE DELTA RGB DDR5-7200,表示已成功显示切换,但频率都只有5200MT/s上下并非7200MT/s上下,代表会回到板子默认值进行开机。 总结 总结来说,这次小编整理了十铨精心针对EXPO→XMP与XMP→EXPO显示切换做了验证,主要是想提醒大家,如今DDR5本身是否为Combo条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因为目前板厂都已经能够显示切换,但切换后的超频性能会依Intel及AMD平台现今可支持的技术而有所差异。希望大家针对「跨平台」超频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下次见!
Read more随着PCIe Gen5 SSD的到来,SSD散热的效能越来越重要。PCIe 已成为现今高速传输接口的新宠儿。 近几年PCIe SSD快速演进,从 PCIe Gen3 SSD 高达 3,500/3,000 MB/s 的读写速度,演进至 PCIe Gen4 SSD 的 7,400/7,000 MB/s,到现今的 PCIe Gen5 SSD 开头就展现高达 12,000/10,000 MB/s 的读写速度,在各世代PCIe SSD读写速度的倍数成长下,功率瓦数也将随之提升,进而导致PCIe SSD的工作温度飙升。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十铨科技针对高效能PCIe Gen5 SSD所提供的优异散热解决方案——T-FORCE SIREN DUO360 ARGB CPU & SSD 一体式水冷,是如何有效为十铨近期推出的T-FORCE CARDEA Z540 M.2 PCIe 5.0 SSD进行散热吧。 目录 CPU & SSD水冷头的散热效果 T-FORCE SIREN DUO360的运作原理 T-FORCE SIREN DUO360 散热效能温度比较表 CPU & SSD水冷头的散热效果 T-FORCE SIREN DUO360 ARGB CPU & SSD 一体式水冷最大的特点,就是同时具有CPU及SSD两种水冷头的设计。 首先从下图可知,CPU水冷头拥有29%的降温效果, SSD水冷头则有30%的降温效果。 T-FORCE SIREN DUO360的运作原理 接下来解说T-FORCE SIREN DUO360 ARGB CPU & SSD一体式水冷运作的原理。首先在冷排中具有4000RPM高转速水泵,会推动水冷液开始流动,水冷液会先由进水管线进入到SSD水冷头,让SSD的温度降低,接着由SSD的出水管线将SSD的热带走,接下来管线直接进入到CPU水冷头使CPU降温,之后由CPU的出水管线带走所有废热,最后管线回到冷排,再经由具有高密度喷射式鳍片的360mm大尺寸冷排,搭配3个120mm ARGB液压轴承的大风量高风压风扇迅速将水冷液冷却,完成一个散热循环,达到优异的散热效果。 下图为T-FORCE SIREN DUO360 ARGB CPU & SSD一体式水冷针对Gen5 SSD的散热数据。各位可以清楚看到温度表现上的差异,满载状态下的CPU及SSD,若只利用主板原生散热片进行散热,运转温度为75度;若是搭配双热源水冷进行散热,运转温度会落在52度,由此可见T-FORCE SIREN DUO360 ARGB CPU & SSD 一体式水冷的散热效果更为优异。 T-FORCE SIREN DUO360 散热效能温度比较表 主板 GIGABYTE X670 AORUS PRO AX CPU AMD Ryzen7 7700X 显示适配器 GeForce GT 710 SSD M.2 PCIe Gen5 SSD ( without heat sink ) 测试软件 Crystal Disk Mark 8 for SSD & AIDA 64 for CPU (CPU及SSD皆为满载状态) 环境温度 25℃ (±1℃) 测试时间 SSD: 静置5分钟 (待机温度) CDM 1GB, 5圈, TEST ALL (满载时温度) CPU: 满载测试30分钟 希望小编精辟的解说能帮助到有此需求的你,若还想知道更多好产品,请一定要多多关注小编的文章!我们下期再见啦!
Read more当大家想要打开自己的荷包,把自己电脑中的内存升级的时候,是不是常常遇到一个状况,就是在挑选上遇到选择的困难,会有「咦…!,我好像不需要这么多容量,这样买好浪费」或是「这个容量我觉得好像不够,但往上买又会觉得花太多钱」的心路历程呢。相信大家早都已经习惯内存单支的容量是从 8GB、16GB到32GB。那么对于那些只想要使用 20GB或是40GB 内存的人来说,就要多花钱买到 32GB或是64GB 的内存了。 如今,非二进制内存(non-binary memory)可以解决这个困扰。小编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小道消息,近期十铨的T-FORCE DELTA RGB DDR5与T-CREATE EXPERT DDR5即将推出24GB 与 48GB 非二进制的DDR5 超频内存,为电竞玩家与创作者市场提供绝佳的内存扩充性、选择性与兼容性。 十铨科技T-FORCE品牌致力于为电竞玩家提供高性能和兼容性兼顾的产品。T-FORCE DELTA RGB DDR5推出了6,000MHz、6,400MHz、6,800MHz、7,200MHz、7,600MHz的48GB(2x24GB)双通规格。身为玩家的你可以轻松选择自己想要升级的内存频率及容量,不用多花冤枉钱在用不到的内存容量上。 为什么要选24GB 与 48GB 非二进制的DDR5?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以往电竞玩家在购买内存时,只能选择频率而放弃容量,举个例子来说,若DDR5 7200 2x16GB比DDR5 6000 2x32GB的价格便宜一些,电竞玩家会选择能帮助他们克敌制胜的DDR5 7200 16GBx2入手。但如今有了非二进制的DDR5 超频内存的推出,这些玩家就能在不影响超频的前提下,多了2x24GB容量的选择,除了兼顾超频性能,又能获得比原本增加50%的更大容量,你是不是有立刻想购买的冲动! T-FORCE DELTA RGB DDR5 推出48GB(2x24GB) T-FORCE DELTA RGB DDR5的48GB(2x24GB)双通规格皆完整支持XMP3.0功能,更提供多组不同6,000MHz以上的规格成为当前大容量频率最高的非二进制DDR5超频内存,玩家可直接进入BIOS系统中开启Intel XMP 3.0超频功能,带来更流畅的游戏体验。除此之外,只有两个内存插槽的主板,也有更多容量的选择!尽情享受大容量内存所带来系统整体性能提升的体验。 T-CREATE EXPERT DDR5 推出96GB(2x48GB) 与 96GB(4x24GB) 十铨科技专为各类创作专业人士所打造的T-CREATE品牌,旗下的T-CREATE EXPERT DDR5桌上型内存,继6,000MHz、6,400MHz的64GB(2x32GB)双通套组后,将推出6,000MHz、6,400MHz、6,800MHz的96GB(2x48GB)大容量双通套组,以及6,000MHz、6,400MHz的96GB(4x24GB)大容量4支套组。 创作者通常都会在编辑影音档时开启多个素材档,所以直观来说,创作者对于内存的要求就是「大容量」。内存容量越大,就能同时进行诸多相对复杂的作业,大容量内存就是满足4K/8K超高画质影像编辑、专业3D绘图软件与其他繁复作业及运算的需求。 如今,T-CREATE EXPERT DDR5桌上型内存推出了96GB(2x48GB)双通套组及96GB(4x24GB)大容量4支套组,接下来也会相继推出192GB(4x48GB)超大容量4支套组,完全让创作者更能够针对自己的创作需求去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容量配置,同时满足大容量的核心的要求,绝对是对于所有创作者的一大福音。 小编今天特别分享了十铨科技两款非二进制DDR5超频内存,给无论在看文章的你是游戏玩家还是创意工作者,都能拥有更好的选择及更多的相关知识。我们下回再见,掰掰!
Read more对于分秒必争的创作者来说,电脑效能至关重要。所以今天小编想和已经是视频创作者,或是立志成为视频创作者的铨粉们一起探讨内存和固态硬盘在内容创作上的影响,以及教导您如何为自己挑选真正适合自己的电脑配置。 目录 内存 固态硬盘 内存 对于仰赖快速高效能的电脑进行视频编辑的创作者们而言,内存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一般来说,执行图片处理以及视频剪辑软件需要的随机存取内存(RAM)比多数电脑软件来得多,如果内存容量不足,编辑影像时会出现画面定格或是延迟的情况,也就是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等待。除此之外,软件种类、素材类型以及是否有同时使用多个应用程序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实际需要的内存。电脑拥有的内存越多,执行速度就越快,编辑的过程也会更加流畅,不浪费任何灵感乍现的片刻。 小编帮各位依照不同的内存容量整理出了下方表格,让各位进一步了解内存对于视频创作者们的实际影响。 溫馨提醒 小编建议视频创作者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工作需求来决定适合自己的内存容量。 固态硬盘 小编有位专门在作视频创作的朋友曾闹过乌龙。同时处理多个外包案件的他,却使用容量只有1TB的固态硬盘,导致创作过程电脑严重卡顿,光是开启素材就浪费了超多时间,但他不清楚确切原因为何,以为是自己的电脑用久了很卡,还差点就冲动跑去换台新电脑,后来由于作品完成后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更换成8TB的固态硬盘,导入素材的卡顿问题也随之解决。 为什么光是换了更大容量的固态硬盘,问题就自动消失了呢?就让小编来帮可能也会遇到相同情况的各位铨粉们搞清楚其中的玄机吧。固态硬盘对视频创作者们的影响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读写速度和容量。首先以读写速度来说,读取速度攸关档案浏览的开启时间;写入速度攸关导入素材的作业时间。此外,越大的容量就能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存放更多档案素材,而且大容量的固态硬盘往往也比较耐用,也能提升创作者在使用上的稳定性。 溫馨提醒 小编建议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创作者应选择一个大容量且拥有不错读写性能的固态硬盘来满足更多创作上的需求,也不会因为长时间等待素材导入,大幅拉低自己的生产力,也错失掉很多记录下灵感缪思的瞬间。 无论是内存或是固态硬盘的规格影响来看,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据来看可以发现,「大容量」无非就是创作者族群最基本也广泛的要求,而十铨旗下T-CREATE品牌正是以「大容量」的核心方向来开发且兼顾高稳定性的产品。希望在这个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创作者」的环境下,能为各位带来些许帮助哟!
Read more相信各位铨粉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需要用硬盘来存储大量数据,无论是用HDD(机械硬盘)还是SSD(固态硬盘),最崩溃的时刻就是硬盘宣告数据丢失的那一瞬间,因此市面上的数据救援服务也如雨后春笋地冒出,但为什么有些情况可以救回来,有些情况却救不回来呢?在硬盘出事的那一刻,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资料被救回的机率呢? 目录 误删资料 误将SSD进行格式化 存取档案时,相较以往作业时间明显拉长 说到数据救援,必须先了解硬盘的存储方式,上期没跟到的铨粉记得先去复习一下: HDD跟SSD为何读写速度差这么多?龟速的HDD为什么还有人愿意买? 你会发现网络上大多会说机械硬盘(HDD)比较容易救回数据,因为机械硬盘是将数据存储到盘片,只要盘片没有严重刮伤损毁,基本上数据是可以顺利被救回的,其实原理就跟我们使用的光盘片相同。 固态硬盘(SSD)是将数据存在闪存(NAND Flash)内,而SSD在删除数据时,不是完全将数据从硬盘中删除,而是先将你要删除的档案标记起来,告诉硬盘这个数据存储的区块可以使用,所以下次你在进行数据存储的时候,就会将该区块覆写,而旧的资料这时候才会完全不见,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SSD本身带有垃圾回收机制(Garbage Collection)并搭配Trim指令的设计,即便你删除档案后,没有再对SSD进行数据写入的动作,但删除的数据也可能会因为上述机制被完全抹除。 由此可知,数据救援软件在救援硬盘里的数据时,无法保证能百分之百成功,除了上述原因导致数据完全被抹除的情形外,有些时候是固态硬盘中的零组件遭到破坏而导致数据无法读取,那使用救援软件也无法解决这种情况了。所以小编今天先针对救援软件能处理的范畴,挑出最常见的三种数据丢失的情况,以及能够采取得因应之道。 1. 误删资料 我想大家肯定都有不小心手滑误删到SSD内数据的经验。相信我,第一时间肯定是先一阵口吐芬芳,然后开始手忙脚乱。各位不要慌,我们要保持冷静,当你误删档案时,别再对硬盘进行读写的动作,尽可能避免原档案的存储位置被新数据覆盖导致原档案被抹除,并且马上断电,然后选择自救或交给专业人士进行数据救援。 2. 误将SSD进行格式化 格式化的作业方式分为「快速格式化」及「低级格式化」两种,若你是选到快速格式化,先恭喜你,数据还是有机会被救回的,但若是不幸进行的是低级格式化,那数据真的就永远离你而去了。不小心选到快速格式化时,请记得不要再对硬盘进行读写动作,将硬盘断电,然后选择自救或交给专业人士进行数据救援。 3. 存取档案时,相较以往作业时间明显拉长 当进行档案存取,发生作业时间与以往相较起来明显拉长很多,或是卡住不动的情况时,极有可能代表你的硬盘开始有受损的情形,如果存取很久但还是顺利完成数据传输作业,代表存取指令有被完成,这时候小编强烈建议你立即备份数据,并找机会检查维修,避免硬盘真的出事时欲哭无泪;但若是存到一半完全卡住跑不动,甚至当机,那就代表数据可能没被存取完成,这时候建议你不要再存入数据到硬盘里,将硬盘中原有的数据复制到其他装置,然后选择自救或交给专业人士进行数据救援。 溫馨提醒 小编建议各位铨粉,若是想自己利用网上免费的数据救援软件自救,可以先将欲救援的硬盘克隆到另一个硬盘,然后再进行数据救援,这样就算操作失败,还可以将原硬盘交给专家处理! 最后的最后!!千万要切记!! 再厉害的数据救援软件都比不上日常备份数据的好习惯,这样就算硬盘突然闹脾气,也不用担心珍贵数据不告而别了!
Read more还记得前几个月跟各位分享的T-FORCE SIREN GD240E ARGB一体式水冷安装教学吗?十铨科技近期发行了业界首创的T-FORCE SIREN DUO360 ARGB CPU & SSD 一体式水冷,所以今天想来跟各位分享究竟如何安装它,以及安装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文章下方有安装流程影片,讨厌看长文字的各位,可以先点选下方视频观看,有不清楚的部分,再回来详读文字说明喔! ►安装步骤 检查内容物 安装风扇至水冷排 安装水冷头 接线至主板 检查内容物 在 T-FORCE SIREN DUO360 ARGB CPU & SSD一体式水冷的产品内容物中,因为多了M.2 SSD的水冷头,扣具、螺丝锁及线材部分也会T-FORCE SIREN GD360E ARGB一体式水冷多一些。 安装风扇至水冷排 首先取出风扇、水冷排及螺丝锁Ⓚ,水冷排与风扇们安装的位置及方式,会因为机箱组装的位置而有所不同,详细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如何正确安装一体式CPU水冷散热器?装在机箱的不同位置有什么差别? 今天以安装在机箱内为例,风扇的反面(凹面)要面向水冷排安装,依照交叉X的方式依序将风扇拧至水冷排,这样才能将水冷排内的热向外排出。 再来取出材料包中的螺丝锁Ⓛ,将水冷排对准机箱上方的孔洞拧紧即可。 安装水冷头 这次SIREN DUO360 ARGB CPU & SSD一体式水冷的重头戏,就是同时具有CPU及M.2 SSD的双冷头设计,先安装CPU水冷头,再安装SSD水冷头。 1. 安装CPU水冷头 今天以INTEL第12代CPU的1700脚位为例。先撕下1700脚位的专用背板Ⓒ的双面胶贴后,从主板后方对上主板孔位阖上。 翻转至主板正面,用螺丝锁Ⓢ拧紧四个角,将其固定于背板上。 将CPU装在主板上,涂上散热膏,小编建议可以采用5点法。 接着撕下CPU水冷头铜底接触面保护贴。 取出螺丝锁Ⓘ,一样依照交叉的X字型将水冷头拧至主板上,不要一次拧紧,先拧上所有螺丝,再依序拧紧,让水冷头平均向下对CPU施力,才比较不会损伤到CPU。 2. 安装M.2 SSD水冷头 ~温馨提醒~本款SSD水冷头仅适用于M.2 SSD 2280的尺寸(22 mm x 80 mm),所以请先确认手边的M.2 SSD尺寸。 先取出导热胶膜Ⓧ,并在撕下双面的接触面保护贴后,放上M.2 SSD。 M.2 SSD安置在扣具Ⓕ上时,需特别留意M.2 SSD的金手指与孔洞方向。M.2孔洞必须与扣具孔洞位于同侧。 取出M.2 SSD水冷头,留意水冷头的安装方向,螺丝孔洞需与扣具孔洞位于同侧。 再利用螺丝锁Ⓤ将水冷头与M.2扣具拧紧。 准备把组装好的M.2 SSD水冷头安装至主板时,请留意主板本身是否有固定M.2 SSD的铜柱。 若是主板没有铜柱的设计,可以取出材料包中的铜柱Ⓣ,用手将铜柱拧紧主板。 再将M.2 SSD水冷头孔洞对准铜柱,利用螺丝起子Ⓥ拧至主板。 与CPU水冷头不同的是,M.2 SSD水冷头的灯光模块为磁吸式,要记得另外取出灯光模块安装喔。 ~温馨提醒~灯光模块除了可以安装在M.2 SSD水冷头上方,吸附在机箱上作摆饰也可以! 两组水冷头安装完成后,可以取出材料包当中的束线带,把CPU水冷头及SSD水冷头的水冷管依下方图片整理。 接线至主板 把CPU及SSD一体式水冷都拧至机箱跟主板后,最后一步就是接线! T-FORCE SIREN DUO360 ARGB CPU & SSD一体式水冷的每个风扇本身会有两条线,一条是电源线,一条是ARGB的讯号线,至于CPU水冷头及M.2 SSD水冷头灯具模块都只有一条ARGB的讯号线。 ~温馨提醒~ARGB的讯号线是5V的3 PIN接头(下方左图),与电源线(下方右图)不一样喔! 先接ARGB讯号的接线,再接电源的接线。 1. ARGB讯号接线: 先处理风扇的部分吧。把3个风扇彼此间的ARGB讯号线串联起来。串联完成后,取出材料包当中ARGB讯号1对3的分接线Ⓝ,与风扇ARGB讯号线相接。 这时候ARGB讯号1对3的分接线会剩下两个接头,分别接上CPU水冷头及SSD水冷头灯具模块的ARGB讯号线,再把讯号线的另一端接在主板上5V 3 PIN的位置。 2.电源线接线: 3组风扇会有3组电源线接头,取出材料包当中电源1对3的分接线Ⓠ,与风扇电源线相接。 把另一端接在主板上CPU_FAN的位置,就大功告成啰。 水冷排上的电源线,则要接到主板上AIO_PUMP 的位置,主板上都会标示,大家不用担心。 T-FORCE SIREN DUO360 ARGB CPU & SSD一体式水冷皆支持以下板厂灯效软件(ASUS Aura Sync / ASROCK-Polychrome Sync / BIOSTAR Advanced VIVID LED DJ / GIGABYTE RGB Fusion 2.0 / MSI Mystic Light Sync软件),不仅风扇和CPU、SSD的水冷头能够个别设定成自己喜欢的灯效,铨粉手上的T-FORCE ARGB内存也都有支持以上灯效软件,让大家可以尽情调配专属个人的灯光效果! 安装教程在此就告一段落,希望大家的机箱闪亮动人之馀,同时还能达到更棒的散热效果! ▼▼▼T-FORCE SIREN DUO360 ARGB CPU & SSD一体式水冷安装教学视频▼▼▼
Read more说到购买硬盘的时候,大家会直觉先想到SSD,读写速度及容量是购买时的主要考虑点,但你会不会好奇,为什么大家追求高速读写SSD的同时,龟速的HDD为何依旧在存储硬盘的市场中保有一席之地?究竟是什么魔力,让广大的消费者依旧对HDD爱不释手?继续往下看就知道啦! HDD(Hard Disk Drive) ●组成架构 HDD其实就是「硬盘」的缩写,但为了跟SSD有所区分,我们常用「传统硬盘」以及「机械硬盘」来称呼HDD,外观大小也有2.5吋、3.5吋及5.2吋的分别。HDD之所以会被称为HDD,就是因为它是由很多机械零件所组成,例如: 磁头、盘片、马达、主控芯片与扁平电缆等,这么多的零件最害怕的就是碰撞跟粉尘了,只要零件移位,很可能就会造成无法读取或损坏的情况。 ●影响读写速度的原因 讲到硬盘,不免要提到数据的存储速度。至于HDD是如何进行数据读写的呢?它最主要是透过三个零件:磁头、马达与盘片,就像以前看到的黑胶唱片机一样,利用磁头,再透过马达运转的盘片上进行数据的读写(小编是不是默默暴露年纪了!?),其中最影响HDD的读写速度,就是马达的转速,转速越快,读写速度就越快,所以我们常会在HDD的规格表上看到「xxxxRPM」的信息,但无论HDD的马达转得多快,一定会有物理的运转极限,转速大约落在4200 RPM至 15,000 RPM之间,家用的转速大约落在4200 RPM至7200 RPM,更高的转速为服务器使用的规格,将转速换算成常见的MB/s单位,7200 RPM的读写速度大约落在90至100MB/s。 SSD(Solid State Drive) ●组成架构 SSD就是我们常说的固态硬盘,有2.5 吋、M.2、mSATA 和 U.2的外型,主要由闪存(NAND Flash)及控制器组成,NAND Flash又分为SLC、MLC、TLC及QLC,有些SSD也会再多一个「高速缓存」,也就是常听到的DRAM Cache,之所以称之为「固态」硬盘,是因为它在组成上没有活动零件,每个芯片都固定在电路板上,所以比起传统硬盘更防摔,运作时相较HDD,几乎没有噪音(但认真用力摔还是会坏掉的,各位铨粉手下留情)。 导读:QLC、DRAM Cache、SLC Cache到底是什么? ●影响读写速度的原因 SSD是利用改变电压值的方式,将数据以电子的形式存在存储单元内,相较HDD透过物理转速的方式,SSD的读取速度是HDD的好几倍,光是SATA接口最高就可达500~600MB/s,与7200 RPM的HDD相比,整整快了5~6倍。 HDD V.S SSD 该怎么买? 讲完HDD与SSD的差异后,小编贴心的帮大家整理成表格: 依上述表格很明显能知道,其实SSD的优点比HDD多更多,但为何还有人对HDD爱不释手呢? HDD的外观大小相较SSD明显大很多,所以像笔电这种有限的电脑组装空间中,适合小尺寸的SSD;至于存储空间方面,在相同的存储容量下,HDD的价格比SSD便宜得多,若安装在桌面电脑这种不常移动的电脑装置上,可减少震动所造成的HDD机械损坏的风险,同时还能享受大容量的存储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在HDD传输速度不及SSD的情况下,依然无法完全被SSD取代的原因,毕竟存储空间还是硬盘主要的功能之一。 因此小编建议各位铨粉选购硬盘的时候,依照使用习惯选购最为合适。若是你的桌面电脑想要有个备份数据用的硬盘,例如从小到大的照片或影片回忆,可以选择HDD作为你的备份硬盘首选;针对有高速存取需求的使用情况,例如开机与经常使用的电脑作业软件,小编就建议你可以购买SSD,享受一秒开机跟顺畅作业的爽感! ~温馨小提醒~ HDD与SSD的价差不会永远不变!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很可能之后SATA接口的SSD跟HDD的价格也差不了多少呢! 想更加了解SSD吗?可以看看以下这篇导读:SSD的这些基本知识必须懂!大容量SSD的好处超乎你的想象 那各位铨粉我们下期再见!
Read more想打造一台给办公室或学生使用的电脑时,不只要以预算为考量,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通常上班族和学生在桌上的可用空间往往较小,因此笔记本电脑会是更好的选择。但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要打造一款外型小巧但又足以应付工作量,并且在某些方面比普通多媒体笔记本电脑提供更多功能的电脑。不只如此,这台电脑的显示器屏幕也会比笔记本电脑大得多,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不少。 由于学习办公用电脑不需要处理太多的绘图,所以基本会采用整合式显卡。这就是APU发挥作用的地方,由于AMD处理器具有扎实的整合式显卡,我们通常会找寻像AMD Ryzen 5 5600G这样的处理器。如果对于更强大的处理器有需求的人,则可以选择AMD Ryzen 7 5700G。 处理器 – AMD Ryzen 5 5600G 让我们先从规格开始。首先,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我们将使用AMD Ryzen 5 5600G,因为它的性能和价格范围可以提供良好且令人满意的效能。 它具有6核心和12线程,是一款出色的多任务处理器,然而TDP并不高(大约45-65W),因此不需要一个大的电源供应器,稍后会再讨论这个问题。5600G不太会发热,但为了保证散热质量,还是会添加一个副厂CPU散热器,尽可能地降低温度。由于使用的是AM4插槽,要找到一个完美的CPU散热器相当简单。 CPU散热器 – Noctua NH-U9a-AM4 chromax.black 在气冷散热方面,从高端的巨大散热器或是到小尺寸的机型,Noctua的性能始终是其中的翘楚。这款CPU散热器是专门为AM4插槽设计的,即使在如小型机箱等狭小的空间中,也能处理AMD Ryzen 5 5600G。 在AMD Ryzen 5 5600G上运行完整的跑分测试,电脑闲置时温度保持稳定在40C,而在AIDA 64 Extreme Edition的系统稳定性测试中,在满负荷下保持在72C左右。这点也取决于我们使用的机箱,即便是更紧凑和更小的机箱,对于该处理器来说,Noctua也是一个很好的散热解决方案。 机箱 – InWin Chopin Pro InWin Chopin Pro机箱支援ITX主板,与其它SFF机箱相比,配备了200W电源供应器,因此它甚至可以毫无问题地运行5700G。侧面的网状面板有助于散热器的空气流动,良好的规划让人可以有容纳额外两个2.5“ SSD的空间,这点非常厉害。200W的电源供应器位于机箱底部,放置主板时不会造成太大问题。你所需要的线材已经预先连接到电源供应器了。24-pin用于主板,8-pin用于处理器和SATA电源线,可以分成两个额外的SATA电源接口,用于机箱背面的那两个2.5“ SSD。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两个3.5mm的孔用于耳机和麦克风连接,加上两个USB3.0供额外的USB连接。由于机箱没有USB Type-C连接,而且机箱很小,这让取决于主板而使用主板端口的便利性。 主板 – ASRock B550 Phantom Gaming-ITX/ax 这是款以游戏为导向的主板,可以支持更强大的处理器。如果想在节省更多预算,其它的建议是ASRock B550M-ITX/ac。 这款主板支援两个M.2插槽,可减少电脑内的线材,变得更好整理,而且与传统HDD甚至2.5” SSD相比,它的速度也是非常地惊人。它支持高达5400+(OC)的DDR4,但这也取决于你使用的处理器。然后我们有4个SATA端口,尽管对于这台电脑来说,两个端口已经绰绰有余。 对于这种电脑来说,最重要的是Wi-Fi 6和蓝芽5.2,用于无线连接到网络和蓝芽连接到无线接口设备。 RAM – Team Group ELITE DDR4 2x8GB 3200MHz 就速度而言,3200MHz仍然是AMD处理器的最佳选择,而16GB在某种程度来说,算是适用于任何类型电脑的新标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决定插满两个插槽,让这台电脑在浏览网页时,能处于标准工作负荷下,就算我们打开多个网页和多任务处理不同应用程序,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在这个价格范围内,没有散热片的内存就足够了,并且对于任何希望升级办公室或学生电脑的人来说,这个价钱的性价比很棒。 SSD – TEAMGROUP MP33 Gen3x4 M.2 1TB 没有线材,速度惊人,而且安装简易,TEAMGROUP MP33 Gen3x4 M.2 SSD让我们拥有这一切,可以快速启动你的操作系统,安装所需的软件和应用程序,例如Microsoft Office Suite或工作所需的任何其他软件,速度真的非常地快。在办公室或学生使用的环境下使用1TB的容量很足够,剩下的部分都可以存在云端,可达到几TB(但也有一定的成本)。它快速、可靠并且又有不错的容量,应用来当处理一切的主硬盘。 SSD – TEAMGROUP CX2 Classic 2.5” 1TB 既然机箱支持多达两个2.5“的SSD,为何不增加额外的快速存储空间,这样既可以用于更多的应用程序,或也可用于快速存储经常使用的文件。也可以使用2.5硬盘,但它们有物理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变得不可靠,特别是这种尺寸。当然,如果不需要的话,这SSD也不是必需的,但如果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则建议升级。虽然比普通的Gen 3x4 M.2 SSD要慢,但它们仍然快于其他硬盘。 组装教程 组装电脑使用的配件,完全取决于有多少预算。更好的散热解决方案和更多的存储空间,再加上更好的主板,这些都不是必须的,所以我们可以省下不少的钱。 首先让我们把所有东西都放在主板上,移除固定处理器的卡榫,并将其向上放置。 之后,将处理器相对应地放置在AM4插槽中,它应该会完美贴合,不然就代表安装得不正确。请参考上面处理器摆放的图片位置,避免安装错误。 压下处理器固定在插槽上的固定杆,注意这样做时固定杆会产生反弹力道,但不用太过在意。 安装RAM比安装处理器还要更简单,推出压住RAM的卡榫,有些主板在两边都有锁扣的设计,另外有些则像我们所使用的主板一样,一边是开口,另一边是卡榫。 另外,在将RAM放入内时要小心,因为RAM连接处的中间切口需要与RAM主板插槽上的相同切口对齐。 如果你看到RAM有对齐了主板上的插槽,你就可以均匀地将它压下去,让主板的卡榫扣住并卡住RAM,将其紧紧固定在针脚连接处上。 接下来该安装存储设备了。转开固定M.2 SSD的两颗螺丝,卸除为其降温的被动散热片。 完成之后,你能清楚地看到M.2 SSD的连接部分。就像RAM一样,M.2 SSD有自己的插槽,其脚针以特定的方式连接着,所以要检查M.2连接部分和它的外观,最后检查插槽,让它完全对齐。 当M.2 SSD放置好后,你会看到它以一个角度倾斜着,这样是正常的。现在就剩下把它往下推,让不属于连接部分的顶端部分与螺丝孔完全密合,并将被动散热片放在其顶部。之后,将固定被动散热片与M.2的两颗螺丝锁紧。 现在要安装处理器散热器。由于我们使用的是副厂散热器,所以需要先把原厂散热器的背板、螺丝以及塑料支架拆卸下来。Noctua NH-U9a-AM4 chromax.black.的盒中会有一切我们需要的配件。 将所有东西放回主板的盒中,当你之后决定卖掉、更换或拆除主板的某些东西,它们就会派上用场。 现在在处理器上放置饼状大小的导热膏,以获取更佳的导热性。 之后将处理器散热器放置在处理器上,把主板转过来并放置散热器随附的背板。 背板和散热器必须对齐,这样才能锁上所有的螺丝。 现在只需要将风扇从处理器的散热器连接到主板上名为CPU FAN1的4-pin PWM连接器。 装机的最后阶段是将主板和所有东西放进IWin Chopin Pro机箱并连接所有连接器,包含将TEAMGROUP CX2 Classic 1TB放在机箱后侧,然后将它连接上SATA电源和SATA数据线。 再来把24针和8针电源线连接到主板上。 另外,将前面板的接头、音频插孔和USB3.0接头连接到主板上的电源开关钮、3.5mm的音频插孔,最后是机箱侧面的USB3.0端口。 最后的最后只剩下打开你的电脑,运行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工作所需的软件。一台精巧实惠且强大的办公/学生电脑就完成了。
Read more自己从头组装电脑对有些人而言是个挑战,但对某些人而言,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事。今天我们将介绍组装一台电脑所需的零组件,这台装机是为开学的学生们所组装,当然也可用于玩游戏。 首先,我们先列出组装电脑所需的所有零组件。我们将使用最新一代的Intel Core处理器,并搭配市场上最快的DDR5 内存。 组装电脑所需零件有: ★处理器 ★主板 ★RAM ★SSD ★CPU散热器 ★机箱 ★电源供应器 ★显示适配器 1. 处理器 – Intel Core i5-12600k 这款处理为10核心和16线程,将提供电脑爱好者与装机新手不错的性能。最新一代的Intel Core处理器能在工作、学习和游戏上带来更多的趣味。 它基于LGA1700,可以在没有专用显示适配器的情况下使用,并仍够强大足以正常运作。 Intel Core i5-12600k: https://reurl.cc/ErMNQK 2. 主板 – ASRock Z690 Phantom Gaming ITX 这块板子是ITX规格的,但如果机箱支持,还是可能可以运行ATX板。这让我们能组装小尺寸的电脑,置于空间不大的桌子上,但同时也能放进一个标准的MIDI塔机箱。支援DDR5,Gen 4x4 M.2 SSD以及更多,足以和一切搭配并获得惊人的性能。 ASRock Z690 Phantom Gaming ITX: https://reurl.cc/ZA5dN6 3. RAM –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5 2x 16GB 64ooMHz 现在轮到RAM,光是外型就看起来非常不错,特别是RGB灯效。在一块2x RAM插槽的板子上放上32GB的RAM,这对于工作、学习或游戏等一切使用都绰绰有余,更别提DDR5在速度上优异的表现。 T-FORCE DELTA RGB DDR5: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delta-rgb-ddr5 4. SSD – TEAMGROUP T-FORCE VULCAN Z 480GB 无论是打开某个应用程序、软件或是加载游戏,SSD在缩短加载时间上至关的重要,速度上最快的选择是用M.2 NVMe SSD与这块主板来搭配,像是Gen 4x4 TEAMGROUP T-FORCE CARDEA A440 PRO。但如果要选择符合学生预算,你可以考虑使用2.5” SSD,如TEAMGROUP T-FORCE VULCAN Z 480GB,专为初入电竞领域的新手而生,比普通的SSD更快更可靠。 T-FORCE CARDEA A440 PRO: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cardea-a440-pro T-FORCE VULCAN Z: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vulcan-z-ssd 5. CPU散热器 - TEAMGROUP T-FORCE GD240E SIREN ARGB 处理器在运转时需要良好的散热,而大多数的时候原厂的散热器都无法满足。这个装机中,我们使用TEAMGROUP T-FORCE GD240E SIREN ARGB AIO,它能很好地冷却Intel Core i5-12600k,而且还有灯效设计,让你的装机冷却的同时也拥有极佳的视觉效果。 T-FORCE GD240E SIREN ARGB: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siren-gd240-all-in-one-argb-cpu-liquid-cooler 6. 机箱 - TEAMGROUP T-FORCE LARES ARGB机箱 拥有一个有良好通风配置的机箱很重要,TEAMGROUP T-FORCE LARES ARGB为机箱市场带来了新的设计。 正面的钢化玻璃看起来会阻挡气流,但其实有稳定的空气流通。进气和排气口让即将安装在内的零组件保持良好的散热状态。 T-FORCE LARES ARGB CASE: https://www.teamgroupinc.com/tw/product/lares-argb-case 7. 电源供应器 – NZXT C650 在考虑电脑供电时,需仔细选择哪一款能够提供足够的电力给系统,且同时具有稳定性。 通常650W 80Plus Gold对于这台装机已经够了,但你还可以考虑非模块化和模块化的电源供应器。小编建议选择模块化的电源供应器,这样就能妥善布置前面和后面的线材,因为你用不到所有的线材。 NZXT C650 Gold: https://reurl.cc/rDjbo1 8. 显示适配器 - SAPPHIRE RADEON RX 6650 XT NITRO+ 这次我们选了一款可以在1440p下以60FPS以上的超精细画面进行游戏的显示适配器,且依然能与强大的处理器共同在工作中提供优异的性能,SAPPHIRE RADEON RX 6650 XT NITRO+是一款出色的中阶显示适配器,能让你玩游戏、帮助渲染影片和图片,这是组装电脑中的灵魂组件。 SAPPHIRE RADEON RX 6650 XT NITRO+: https://reurl.cc/lojbaj
Read more升级SSD的时候除了看读写速度之外,另一个重点就是存储容量了!但我猜各位铨粉也会跟小编我一样看价格比较CP值(毕竟都是血汗钱阿~),但我们今天先不探讨售价,你知道大容量的SSD其实优点多到超乎你的想象吗?小编简单带你认识「平均擦写技术、TBW、SLC Cache」这几个熟悉的陌生人,让你看完非买大容量的SSD不可! 一、平均擦写技术(Wear Leveling) 平均擦写技术 (Wear Leveling) 是用来让数据平均写入SSD的存储区块,进而提升SSD的使用寿命。 由于SSD中每个存储区块的擦写次数是固定的,一但超过就会造成该区块无法再被使用,也就是损坏的情形,所以「平均擦写技术」会优先让数据写入擦写次数较低的区块,让每个区块被平均使用,当SSD的容量越大时,能被擦写的区块就越多,因此每个区块就越不容被重复擦写,自然也就越不容易损坏,进而让SSD的耐用度及使用寿命提高。 二、总写入数据量(TBW) 依照JEDEC的定义,总写入数据量TBW (Tera Bytes Written) 的数值在说明一个SSD的总写入字节数,简单来说就是该SSD的一生能够被写入的总数据量为多少TB,以TEAMGROUP MP34 M.2 PCIe SSD 2TB为例,其TBW值为2,000TBW,所以就代表他这一生可以被写入的总数据量为2,000TB。 容量越大的SSD,TBW值就会越大,这个SSD能被写入的数据量就越多,也就间接表示可以使用的比较久。想详细了解TBW公式的铨粉,小编都帮你整理好啦!脑到快烧焦的我们就跳过直接看第三点就好。 P/E Cycle (Program Erase Cycle) 是NAND能进行擦写循环的次数,1次写入加1次抹除为1 P/E Cycle,理论上来说,SLC的P/E Cycle为100,000次、MLC为5,000 ~ 10,000次、TLC为1,000次,这边的次数不是代表SSD读写1,000次就会坏掉,而是代表每单一一个存储区块可以被擦写的循环次数,所以相同SSD的品项,不同容量的P/E Cycle也会是一样的唷! 写入放大率WAF(Write Amplification Factor) 是表示实际写入SSD的数据量与主机要求一次数据写入量的比值。我知道非常绕口,这些都不用硬背,因为WAF的数值会因为SSD控制器的不同制程而有所不同,所以这个数值其实在一般的SSD规格表中也无法得知,只需要知道我们在计算TBW时会将相同SSD的品项设为相同的数值藉此方便计算。 三、SLC快取 (SLC Cache) SLC Cache是在SSD的NAND Flash中划分出部分空间作为缓存区,在这个缓存空间模拟SLC的写入方式,藉以达到「加速」的存取效果。刚有提到,我们是划分部分空间作缓存使用,若缓存空间达到上限时,读写速度就会降回原本SSD中NAND Flash有的访问速度了。 市面上SSD大约会以存储空间的30%做为动态的SLC Cache空间,当你的SSD容量越大,有较高速传输效能的SLC Cache空间也就越大,例如2TB的SSD大约会有600GB左右的SLC Cache。 ~温馨小教室~ 小编建议各位铨粉可以把作业系统和常用的作业软件与产出的文件档案分开存放,让存放作业软件的那颗SSD存储空间使用维持在总容量的30%以下,这样该SSD就可以维持在高速传输的运作效能了唷! 结语 想必各位铨粉脑袋已经开始脑袋冒烟了,小编来帮大家总结一下! 想升级SSD的时候,大容量的SSD不仅可以升级存储空间,在使用寿命及存储效能上也会有较佳的表现: 大容量的SSD能被擦写的区块较多,透过平均擦写技术的应用,让SSD的耐用度及使用寿命有所提升。 大容量的SSD有较大的TBW值,能被写入的总数据量较大,间接表示SSD的使用寿命较长 大容量的SSD拥有较大比例的动态SLC Cache空间,维持高速传输效能的时间也较长。 想知道更多知识分享或是有想深入了解的主题,请一定要留言让小编知道!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分享按赞,那么各位铨粉,我们下期再见啦!
Read more上篇文章曾提过SD(Secure Digital)格式的存储卡应用与选购方式,还没看关于SD存储卡的选购信息的请看这篇(一看即懂!如何依照规格挑选适用的SD卡)。 今天就来说说另一种常见、体积更小的存储卡格式──microSD。 说到microSD卡的购买,通常会从容量、价格、读写速度、CP值等面向去考虑。然而小编真心建议,如同上一篇文章所说,购买存储卡之前,还是先厘清使用需求以及应用的装置,比较能挑选到适合的存储卡唷!这篇文章将以TEAMGROUP的4张microSD卡为例,并针对市面上应用microSD卡的常见装置进行介绍,提供给各位当作microSD卡选购信息的参考,就让我们看下去! 认识microSD卡的基本规格与速度等级 常见的microSD卡规格如同SD卡一样,区分为SDHC及SDXC两种,SDHC ( High Capacity ) 是从4GB到32GB的卡;SDXC( exTended Capacity )则是从64GB到2TB的卡,传输速度也更迅速。 讲到传输速度,就少不了要提到存储卡的速度分级标示方式,常见的为以下三种。 速度等级(Speed Class):存储卡外观常以「C」标示,搭配的数值越高,每秒读写速度越快。 UHS速度等级(UHS Speed Class):以「U」为标示,通常以1、3表示读写速度,数值越大越快。 影片速度等级(Video Speed Class):因应近几年高分辨率影音录制需求而建立的速度标准,以「V」标示,数值越大,读写速度越快。 注: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class意即:在符合指定条件下,最低随机读取速度和连续传输速度,能满足运作及存储执行的时间要求,搭配的数值越大,等级越高。 另外,存储卡针对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和掌上型游戏机等行动装置的效能等级,又分为A1、A2,代表App存到存储卡后SD卡的处理效能,A1、A2等级对应的处理效能如下: IOPS全名为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为每秒的读写次数,数值越高表示处理效能越快速,因此A2存储卡使用起来相较A1会更顺畅。 我应该为我的装置选择哪一种microSD存储卡? 如果你是监控摄影需求,这边推荐TEAMGROUP HIGHT ENDURANCE CARD 随着视讯监控与智能居家需求与日俱增,不论是专业监控摄影机,或宝宝摄影机、宠物摄影机等居家摄影机,大家日常生活中对于录像存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专业监控摄影机所设计的TEAMGROUP HIGH ENDURANCE CARD,特别着重在监控储存的续航力与耐用性,有别于一般储存装置,适合针对长时间持续写入的严苛录制环境,满足各类型监控摄影需求。除了提供256GB大容量存储,并拥有最高达40,000小时的监控储存续航力,加上有2年的保固期间,让大家在使用监控摄影储存时能更放心! 此外,这张存储卡采用了影片录制等级Video Speed V30,并且支持4K与FULL HD高画质录放,高耐用度又兼顾监控摄影画质,无疑是监控摄影装置的存储首选! 如果你是手机扩充或备份需求,推荐你TEAMGROUP ELITE A1 CARD 不论是手机还是平板,各式行动装置已相当普及,但我们经常会遇到APP过载影响手机效能的问题。 专为Android行动装置设计的TEAMGROUP ELITE A1 CARD,可达到UHS速度等级3(U3)、录像速度等级30(V30)与A1 CARD随机读写1500/500 IOPS,让我们可以快速执行及安装更多APP应用程序,不用担心容量限制造成手机卡顿的问题。 TEAMGROUP ELITE A1 CARD有从64GB到1TB等超多种容量可供选择,对手机重度使用的你绝对是一大福音!多数智能型手机搭配64GB存储卡就足以储存相片、影片和手机游戏,如果你经常需要用手机拍摄4K影片,则建议128GB以上的存储卡。此外,TEAMGROUP ELITE A1 CARD同时支持4K Ultra HD高画质动态影片效能,有效提升影音画面播放时的流畅度! 如果你追求玩游戏的顺畅体验,那T-FORCE Gaming A2 CARD能满足需求 有玩Switch的玩家们,应该都对microSD卡扩充主机容量不陌生! 标榜掌上型游戏机专用的T-FORCE Gaming A2 CARD,不只满足录制高画质影音的需求,其读写速度还进阶到100/90MB/s,且容量选择有256GB、512GB,最高容量可达1TB,能依照个人游戏存储需求选择适合的容量大小,是掌上型游戏机、手机游戏玩家们轻松扩充容量的好选择! 此外,具备A2(App Performance 2)等级的T-FORCE Gaming A2 CARD,随机读写保证4000 IOPS以及2000 IOPS以上,优化行动装置应用程序,更多笔指令可以被同时进行,让游戏玩家们畅游游戏世界、丝毫不卡顿! 如果你经常使用运动相机,这边我们推荐TEAMGROUP GO CARD 便于携带、深具使用弹性的运动相机,能上山下海、高画质稳定录像的特性掳获许多消费者的心。此时,搭配一张运动相机专用的存储卡配合运动相机的功能,就显得十分重要啦! 十铨GO CARD运动摄影存储卡满足拍摄Full HD及4K超高画质精彩动态影片所需的效能,其防水、防尘、防X光、防寒的耐用特性,更适合会上山下海拍摄的极限运动玩家们! 如果是普通运动相机摄影及拍照需求,小编建议使用64GB容量的GO CARD几乎都能满足,记得多携带几张备用存储卡即可!然而4K影片的档案比较大,如果是要录制运动相机4K超高画质动态影像,小编强烈推荐128GB以上的容量比较保险喔!GO CARD有从32GB到1TB等超多种容量可供选择,绝对能满足你的各种需求! 空拍机的使用普及率在近几年逐步提高,大多是应用在休闲娱乐的影音拍摄中。那么能提供在飞行时还能够稳定录像的microSD存储卡就是重点!具备快速、高效能以及符合UHS Speed Class 3 (U3)速度等级的十铨GO CARD,也是空拍机玩家们的绝佳搭档。 总结 市面上存储卡种类繁多,要怎么选择最适合你的存储卡,可以先从你的需求装置下手! 针对专业监控摄影需求者,可以选择强调耐用与续航力的TEAMGROUP HIGH ENDURANCE CARD;如果需要扩充或备份你的行动装置,首选价格与效能皆能满足你的TEAMGROUP ELITE A1 CARD;如果你是Swtich玩家,那绝对不能错过T-FORCE Gaming A2 CARD;喜爱用运动相机记录影像的话,那你一定要选择能兼顾耐用与稳定录像的TEAMGROU GO CARD。看完以上介绍,希望能帮助你更了解要如何针对不同装置,选择最适合你的存储卡!
Read more说到内存的效能,直接联想到的是内存模块的「读取速度」及「延迟」,一般在产品规格表上秀出的其实是「频率」及「时序」的数值,这是需要经过换算得知的,并不是直接代表两者数值相等,如果你问我哪个数值比较重要,我会说~~都很重要!(先别急着翻白眼,继续看下去就会知道为什么了!) ★频率:其数值表示每秒可以传输数据的次数。因此数值越大即每秒传输次数越多,也就表示传输效率越高。 ★时序:其数值表示内存模块在接收指令后,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花费的时间。数值越小即花费时间越短,可以越快将数据传输出去。 所以内存的效能是不能由单一数值决定,频率与时序是有密切相关的,时序通常以4个数值表示,如CL40-40-40-80,数值依序分别代表:CAS延迟时间(CL)、内存行地址传输到列地址的延迟时间 (tRCD)、内存行地址选通脉冲预充电时间(tRP),与内存行地址选通延迟(tRAS),你只要先记得我们最常使用的数值是CAS延迟时间就好,也就是常听到的CL值,其他的时序数值大多对专业超频玩家才会比较有影响,所以今天小编就针对CL值与频率对内存效能的影响来介绍,更多的专有名词解释待下次有机会再来跟大家说明吧! 一、 什么是CAS延迟时间? CAS延迟时间的英文为CAS latency,简称CL值,是指电脑要读取内存的数据时,需要等待多久的时间才能真正开始读取,因此两个相同频率的内存模块,CL值越高就代表延迟时间越长。 值得注意的是,CL值的数值单位不是分或秒这种时间单位,而是代表几个频率周期,它是计算内存延迟时间公式中的一个变量,以T-FORCE DELTA RGB DDR5的规格为例,DDR5-6000 CL38的频率周期总数等于38个。看到这边是不是你的脑袋内存也快不够了?别担心,小编直接教你怎么一看DRAM的规格表,就能用计算器秒按出内存模块的延迟时间! 二、如何计算内存的延迟时间? 延迟时间的单位我们用奈秒(ns)表示,公式如下: 频率周期时间(ns) = 1000 ÷ (频率MHz ÷ 2) 延迟时间(ns) = CL值 x 频率周期时间(ns) 依上述的公式,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跟大家说明: 【范例一】相同频率下,不同CL值对延迟时间的影响。 以T-FORCE DELTA RGB DDR5-6000 CL30及T-FORCE DELTA RGB DDR5-6000 CL38这两个规格试算 T-FORCE DELTA RGB DDR5-6000 CL30 延迟时间(ns) = 30 x [1000 ÷ (6000 ÷ 2)] ≒ 9.99 ns T-FORCE DELTA RGB DDR5-6000 CL38 延迟时间(ns) = 38 x [1000 ÷ (6000 ÷ 2)] ≒ 12.66 ns 当内存频率相同的情况下,CL值越低,延迟时间就会越短,电脑读取内存数据时要等待的时间就越短,也就代表效能越好。 【范例二】相同CL值下,不同频率对延迟时间的影响。 以T-FORCE DELTA RGB DDR5-5600 CL40及T-FORCE DELTA RGB DDR5-6400 CL40这两个规格试算 T-FORCE DELTA RGB DDR5-5600 CL40 延迟时间(ns) = 40 x [1000 ÷ (5600 ÷ 2)] ≒ 14.29 ns T-FORCE DELTA RGB DDR5-6400 CL40 延迟时间(ns) = 40 x [1000 ÷ (6400 ÷ 2)] = 12.5 ns 当内存CL值相同的情况下,频率越高,延迟时间就会越短,电脑读取内存数据时要等待的时间就越短,也就代表效能越好。 ※上述计算公式得出的延迟时间为理论数值※ 三、CL值越低一定越好吗? 经过前面的烧脑行为,让我们回到本文标题,内存的CL值越低,效能一定越好吗?小编认为答案是「没有绝对」!就像我们一开始所说的,内存的效能同是受到频率及时序影响,所以不能单以内存中的CL值来定义内存效能的好坏。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存? 在选购内存时,考虑的因素包含容量、频率及CL值等等,最重要的是与主板和CPU的兼容性,小编建议大家可以先决定内存的容量大小及频率这两个规格,然后再选择CL值的大小,通常效能越好的内存模块价格也会越高,当你决定好内存规格后,也别忘记确认是否与你的主板或CPU兼容喔! 十铨科技的内存模块可以透过十铨兼容性查询网页来确认兼容性,依照查询结果购买绝对没问题。如果对十铨科技的产品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底下留言或是到十铨在线咨询网页洽询! ~小编不藏私分享~ 如果你跟小编依样喜欢自己选配升级电脑零组件,享受自行装机的乐趣,但又不确定规格是否支持新型的游戏大作的话,可以到Can You Run It这个网站查询参考,在”1)”搜寻栏输入你想查询的游戏,按下”2)”的Can You Run It?,就会跳转出结果页面,大家可以就这个结果来参考选配或升级的品项。 如果想看内存在不同频率是否会对游戏的FPS造成影响,小编帮你整理好连结在下面了,快来去看看吧! ★内存频率对游戏帧数到底有没有影响?(上) ★内存频率对游戏帧数到底有没有影响?(下)
Read more各位铨粉是不是也跟小编一样有一台陪你征战过大小战场的笔记本电脑呢?小编就有一台使用长达六年的笔记本电脑,不过它最近开始有失去活力的迹象,铨粉们如果跟我一样开始感觉你的笔记本电脑有变慢或是常当机的现象,先不要急着和它说再见,只要尝试升级一下里面的零组件,就能达到焕然一新的效果! 说到升级笔记本电脑,你一定很常听到大家会建议升级内存或是SSD,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需要升级内存?升级内存的好处有哪些?购买笔记本电脑的内存时该注意什么?怎么挑选内存的规格?SSD的部分我们就之后有机会再来介绍吧! SO-DIMM DDR4: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elite-so-dimm-ddr4 ZEUS SO-DIMM DDR4: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zeus-so-dimm-ddr4 一、为什么需要升级内存?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笔记本电脑的内存SO-DIMM跟桌面电脑的内存U-DIMM不同,无法共享,升级笔记本电脑内存的重点在于升级容量,而非速度频率。那又为什么需要增加内存的容量呢?在此简单列举如果内存容量不足会发生什么事: ★当你同时开启多个网页分页的时候,无法顺利载入网页画面或容易当机。 ★同时使用多个应用程序时,经常产生闪退的现象。例如边打游戏边开启LINE通讯软件聊天、同时又用 Spotify播放音乐。 ★观看在线影音平台的时候,有自动降低画素或是加载过久的情况。例如:Youtube、Netflix。 上述举例发生的原因排除网络速度的问题,极有可能就是内存容量不足所造成的。相反来说,内存容量充足就不易发生上述问题。如果你是长时间让笔记本电脑持续运作,可以先试着重新启动计算机,把在背景执行的程序关闭,清除内存快取数据,释放内存容量,但若是情况依旧没有改善,那小编就建议你可以扩充笔记本电脑内存的容量了。 二、购买笔记本电脑前要注意什么? 要扩充笔记本电脑内存容量前,得先知道四个重点规格。 你的笔记本电脑支持的内存模块技术规格。是DDR5、DDR4、DDR3还是其他? 你的笔记本电脑可替换的内存插槽有几根。 你的笔记本电脑最高支持的内存总容量。 你的笔记本电脑最高支持的内存频率。 买超过笔记本电脑支持的容量或频率规格,虽然可以正常开机,但却无法真正发挥内存本身该有的规格效能,所以购买前先了解笔记本电脑支持的规格非常重要,从官网产品页就可以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以下两款产品举例给大家: ●ASUS TUF Gaming F15 (2022) https://www.asus.com/Laptops/For-Gaming/TUF-Gaming/ASUS-TUF-Gaming-F15-2022/techspec/ 点选产品页的规格(红框),下滑到内存Memory的地方,这边会看到这台笔电是支持DDR5的SO-DIMM规格,最高频率支持4800MHz(绿框),最高总容量支持32GB(黄框),支持双信道规格并且两个内存插槽皆可做更换升级使用(蓝框),在选购升级用的内存时,建议可以选择双支包装的形式。 ~温馨小提醒~ 今年才刚上市的笔记本电脑才会支持DDR5,这边举例让大家了解规格的部分要如何解读,想入手DDR5笔电的铨粉也可参考一下,在购买时可以思考需不需要针对内存的容量进行扩充。 ●2021 ASUS TUF Dash F15: https://www.asus.com/Laptops/For-Gaming/TUF-Gaming/2021-ASUS-TUF-Dash-F15/techspec/ 点选产品页的规格(红框),下滑到内存Memory的地方,这边会看到这台笔电是支持DDR4的SO-DIMM规格,最高频率支持3200MHz(绿框),最高总容量支持32GB(黄框),支持双信道规格,但其中有一个内存规格后面写了”on board”字样(蓝框),那就表示该插槽是不可更换内存的,这台笔电只有一个内存插槽可以更换内存,在选购升级用的内存时,建议选购单支包装的形式。 你一定会好奇为什么在上面截图中,有关内存规格的描述为何不只一行?那是因为在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厂商会提供不同组合的内存容量给消费者选择,所以在规格表中才会有不只一行的叙述。 三、如何选购适合的笔记本电脑内存规格? 了解完你的笔记本电脑支持的内存规格之后,就可以开始思考自己需要多少的内存容量,首先你可以先查看一下目前笔记本电脑的内存容量有多少,在任务栏按鼠标右键,点选「任务管理器」(红框) 点选性能(红框),再选到内存(蓝框)就可以看到目前的内存容量跟使用状态(绿框) 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决定要扩增多少容量,由于每个人的使用习惯都不同,所以以下小编的建议就让给各位铨粉参考,实际还是得依照自身使用习惯调整唷! 最后只剩把内存组装上笔记本电脑了,如果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可以参考底下的教学影片,虽然每间厂商的笔记本电脑内装配置都不太一样,但组装方式大同小异,建议可以参考笔记本电脑随附的说明书进行组装唷! 手把手教你安装笔记本内存条(笔记本内存安装教程)
Read more各位有入手DDR5内存了吗?确认过你的内存是否有在对的频率运行吗?如果你发现你买的是5200MHz,甚至是6400MHz的超频规格,但计算机却显示4800MHz,先看完这篇文章带你进到BIOS调整设定,让内存运行到厂商标示的频率,克服这个状况! 因为AMD支持DDR5的平台尚未发表,所以今天先跟大家介绍四大板厂的Intel平台要如何开启XMP3.0!要开启XMP首先要先进入BIOS真的很简单,照着下面步骤就可以了。 ※提醒:由于手动超频实在是博大精深,之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 一、开机or重新启动计算机后,拚命按DELETE键进入BIOS 这边不论哪家主板都一样,只要开机之后立刻死命地按DELETE键就对了!按到各家BIOS的画面出现即可。因为屏幕反应比较慢,如果等你看到画面进入Windows就来不及了! ※提醒:由此可知,进入设定BIOS可以没有鼠标,但不能没有键盘! 二、开启XMP 以下小编就依据字母排列依序介绍四大板厂的做法! ASUS 步骤1:按下F7进入进阶模式 步骤2:按右方向键移至Ai Tweaker(红框),并选择Ai Overclock Tuner(绿框) ,按下Enter 步骤3:选到XMPⅠ(蓝框),按Enter 。 步骤4:你会看到Ai Overclock Tuner下面会多出一行XMP的信息,并显示你买的这组内存厂商所标示的频率(黄框),接下来按下F10保存并退出就会进入到Windows了。 ASRock 步骤1:按下F6进入进阶模式(右上角绿框处有说明) 步骤2:按右方向键移至OC Tweaker(红框),找到DRAM Configuration(蓝框),按下Enter。 步骤3:找到Load XMP Setting(绿框),按Enter后选择XMP 3.0 Profile 1(蓝框),再次按Enter确定。 步骤4:你会看到Load XMP Setting下面会多出XMP的信息(黄框),接下来按下F10保存并退出就会进入到Windows了。 G家 步骤1:按下F2进入进阶模式ACVANCED MODE 步骤2:上方移至Tweaker(红框),选择Extreme Memory Profile(X.M.P) (蓝框),按下Enter 步骤3:选择Profile 1(蓝框),再次按Enter确定。 步骤4:你会看到Extreme Memory Profile(X.M.P)后面会多出XMP的信息(黄框),接下来按下F10保存并退出就会进入到Windows了。 MSI 步骤1:按下F7进入进阶模式 步骤2:进入左边的OC框(红框),选择Extreme Memory Profile (X.M.P)(蓝框),按下Enter。 步骤3:将Disable改为Enabled (红框),再次按Enter确定。 步骤4:你会看到Extreme Memory Profile下面会多出XMP的信息(黄框),接下来按下F10保存并退出就会进入到Windows了。 三、确认超频信息 调整完进入Windows之后,我们当然要确认一下内存是否有顺利运行我们调整后的频率,小编习惯使用CPU-Z这个软件来确认,这是免费的软件,下面有载点提供大家。 CPU-Z download:https://reurl.cc/N63RGq 以我们家DELTA RGB DDR5 6400MHz 16GBx2 为例,在开启XMP3.0后,内存实际运行的频率如下图信息。 下载完CPU-Z并执行后,点击上方工具栏的Memory分页(红框),接着看下方的DRAM Frequency(蓝框),显示的数值乘以2就是实际运行中的频率。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边,各位T粉如果在操作上有遇到什么问题,还想知道什么信息,都可以在底下留言给小编唷!
Read more上次我们有提到如何进到BIOS调整设定,让内存运行到厂商标示的频率,还没看过的快去复习一下: 《如何进入BIOS开启XMP3.0?三步骤让你简单上手》 但若是遇到进入BIOS开启XMP或是DOCP后,却无法顺利开机的情形该怎么呢?小编在这分享给各位铨粉3步骤可以初步查找原因的方法,因为开启超频后无法开机的状况百百种,所以若是在试过以下办法都还无法解套的话,可以利用我们的在线咨询服务,获取更多帮助。 十铨科技在线咨询服务: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support/ 步骤一:确认主板是否有支持该超频内存的容量或频率 不是每张主板都有支持高频率或高容量的内存规格,如果主板本身没有支持的话,就算你的超频内存再怎么高规都是无法使用的,所以小编建议在事前购买主板跟超频内存的时候,一定要先确认这项信息,以下来教大家怎么从主板的官网或是内存厂的官网来查找相关信息。 查看主板的官网产品规格表 以ASUS ROG MAXIMUS Z690 EXTREME为例,至ASUS官网的该产品页面后,点选Tech Specs(绿框),下滑找到内存的部分,就会看到这张主板支持的内存容量及频率信息(红框)。 ASUS ROG MAXIMUS Z690 EXTREME: https://rog.asus.com/us/motherboards/rog-maximus/rog-maximus-z690-extreme-model/spec 由上图我们可以知道,ASUS ROG MAXIMUS Z690 EXTREME这张主板有4条DDR5 U-DIMM的插槽,支持最大内存容量加总为128GB,支持频率有6400/6200/6000/5800/5600/5400/5200/5000/4800等规格。 查询主板或内存模块的兼容性列表(QVL) 你也可以透过主板厂或内存模块厂所提供的兼容性列表,确认你购买的超频内存是否有通过主板厂的官方测试认证。各家主板厂的兼容性列表呈现方式不同,以BIOSTAR的Z690 VALKYRIE为例,进入官网选到主板的产品页面后,点选Memory Support(绿框),就可以看到各家有通过兼容性测试的内存模块规格了。 BIOSTAR Z690 VALKYRIE: https://www.biostar.com.tw/app/en/mb/introduction.php?S_ID=1034#overview 内存模块厂也有兼容性列表,可以查询你购买的超频内存有通过那些主板厂的官方测试认证。以十铨科技为例,你可以到兼容性查询的网页,选择用你购买的装置或是依据内存产品来进行查询,这边我们以DELTA RGB DDR5为例,点选Search by product(绿框),先选择Motherboard,然后选填你购买的超频内存规格,送出后就会产出结果了。 兼容性查询: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support/compatibility.php 步骤二:先以内存默认值开机,确认内存是否能正常运作。 如果在步骤一查询后,确认主板有支持你购买的超频内存容量或频率,那你可以再进入BIOS一次,将超频内存关闭XMP或DOCP调回默认值,接着按F10储存后重新启动看看内存是否能顺利运作。 若仍无法开机,可以先进行内存的简单除错流程,测试是否有单支内存无法开机的问题,可以参考以下的文章说明来进行: 《内存简易除错流程》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info/ins.php?index_id=223 若是能正常开机,你可以继续往下到步骤三确认目前使用的是否为最新的BIOS版本。 步骤三:查看目前使用的BIOS是否为最新版本 在确认内存完好无损而且都能可用默认值开机后,接下来你可以检查自己的BIOS是否为最新版本,目前各家主板支持INTEL第12代CPU的600系列都还在频繁更新BIOS版本,为了给超频需求的消费者有更好的超频体验,所以如果你是入手这个系列的主板,一定要特别注意你的BIOS版本喔! 每家主板厂的BIOS画面中你都可以看到版本名称,或是利用CPU-Z这个软件进行确认,这是免费的软件,载点提供给大家CPU-Z download:https://reurl.cc/N63RGq 以下是CPU-Z的截图画面,红框处就是BIOS版本的相关信息。 底下也提供各家主板厂下载最新BIOS的方法给大家参考,想知道下载完该怎么更新吗?敬请期待!(快点留言敲碗敲起来~)如果在查询过程中有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留言询问小编唷! ASUS 以ASUS ROG MAXIMUS Z690 EXTREME为例,至ASUS官网的该产品页面后,点击Support(绿框),点击Driver & Tools(黄框),再点击BIOS & FIRMWARE(红框),你就会看到最新更新的BIOS下载载点了(蓝框)。 ASUS ROG MAXIMUS Z690 EXTREME: https://rog.asus.com/us/motherboards/rog-maximus/rog-maximus-z690-extreme-model/helpdesk_bios ASRock 以ASRock Z690 Taichi为例,至ASRock官网的该产品页面后,下滑点击Support(绿框),再点击BIOS(黄框),你就会看到最新更新的BIOS下载载点了(蓝框)。 ASRock Z690 Taichi:https://www.asrock.com/MB/Intel/Z690%20Taichi/index.asp#BIOS GIGABYTE 以Z690 AORUS XTREME为例,至GIGABYTE官网的该产品页面后,点击Support(绿框),再点击BIOS(黄框),你就会看到最新更新的BIOS下载载点了(蓝框)。 Z690 AORUS XTREME:https://www.gigabyte.com/us/Motherboard/Z690-AORUS-XTREME-rev-10/support#support-dl-bios MSI 以MEG Z690 UNIFY为例,至MSI官网的该产品页面后,点击Support(绿框),再点击Drivers & Downloads (黄框),你就会看到最新更新的BIOS下载载点了(蓝框)。 MEG Z690 UNIFY:https://us.msi.com/Motherboard/MEG-Z690-UNIFY/support BIOSTAR 以Z690 VALKYRIE为例,至BIOSTAR官网的该产品页面后,点击Download (绿框),往下滑到BIOS你就会看到最新更新的BIOS下载载点了(蓝框)。 Z690 VALKYRIE:https://www.biostar.com.tw/app/en/mb/introduction.php?S_ID=1034#download 若是上述3个方法尝试后都还是无法顺利开机的话,小编建议你可以将你购买的产品详细信息提供给内存模块厂或是主板厂的客服管道寻求协助,各位T粉们如果针对十铨的超频内存产品有开启超频无法开机的状况,都可以利用我们的在线咨询服务,提供你的超频内存型号、规格、序号,以及主板和CPU的产品型号及规格,并简单描述你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将由专业的客服团队尽快回复你! 十铨科技在线咨询服务: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support/
Read more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想谈谈SD (Secure Digital) 格式的存储卡。让我们来想想如果我们要买一张SD卡,首先会考虑的是什么?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有一些人会开始考虑品牌,但除此之外,更深入了解也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看规格。 让我们看看TEAMGROUP的SD卡的规格,了解这些卡是为了哪些用户群所打造的。 常见且容易购买的SD卡类型是SDHC和SDXC格式,SDHC ( High Capacity ) 是种容量在4GB到32GB之间的卡,为目前最常见的格式,这表示大多数的设备都兼容这种格式。SDXC( exTended Capacity )是指容量在64GB到2TB之间的卡,与SDHC相比,它的数据传输速度也更快。 我们再来谈谈数据传输,在今天的文章中,TEAMGROUP的四张SD卡都具有(UHS – 超高速)技术。除此之外,这些卡已经在V10到V60的视频速度等级(V)类别中,足以满足对高分辨率和录制高画质视频的高要求。关于功能,TEAMGROUP的SD卡都是防水、防X光与防尘,会是旅游博客主和户外摄影师的最佳伴侣。 我应该为我的相机选择什么容量? 这取决于你的主要目的为何,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比如你只用相机来拍照,那32GB-64GB的容量对你来说应该是足够的,但是如果你既拍照又拍视频的话,128GB-256GB就可以派上用场了,Classic和Elite卡会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我应该为4K或8K分辨率选择什么卡? 拍摄高达4K分辨率的专业摄影师和摄像师,你可以使用Elite卡,但如果你需要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TEAMGROUP建议购买读/写高达100/90MB/s的Pro SD卡以节省你的时间。 由于拍摄Full HD和4K已蔚为主流,如今已达到了8K分辨率。在档案大小和存储上,8K不是4K的两倍,而是四倍,超大尺寸意味拍摄变得极具挑战性,对于摄像师来说,选择正确的存储卡也相形重要。幸运的是,有XTREEM卡来拯救大家,凭借V60的技术和高达250/120MB/s的传输速度,你可以无忧无虑地进行长时间的拍摄。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在下面分享你的SD卡使用经验,让我们知道你有多少容量的SD卡。
Read more上篇有跟大家介绍过什么是一体式水冷CPU散热器,还不明白的快去补一下进度! 水冷CPU散热器比风冷还厉害? 购买CPU散热器这些知识必须懂 今天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究竟在购买一体式水冷CPU散热器之后,我们该怎么安装呢?安装的过程中又该注意什么? 一、检查产品内容物 在一体式水冷CPU散热器产品中,除了散热器本体之外,还会有许多零件,像是扣具、螺丝钉,及各种接线线材,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说明书,确保每个零件都有,不然可能会无法顺利安装! 以下以T-FORCE的SIREN GD240E All-in-One ARGB CPU Liquid Cooler做示范。 二、安装在机箱的不同位置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第一次接触一体式水冷CPU散热器的你,一定会先遇到第一个问题,要怎么装?要装在哪里?首先你要注意的是水冷排上的风扇们,根据每个机箱的设计,安装的地方可能不只一种,不同的安装位置,风扇的安装方式也不一样,以下两种安装位置是市面上较为常见且经测试散热较有效果的安装位置。 这时候你一定会心理默想:这哪一面是正面?其实风扇的安装方向跟进风方向是有关的,风扇的扇叶基本上会有凸面跟凹面,凸面的那面是进风,凹面那一面是排风,所以风的流动方向就像下图的示意图。 (正就是凸,反就是凹) 上篇文章中我们有提到,水冷排上面安装的风扇,目的是为了把热带离水冷排,进而让水冷液降温,所以如果你今天安装的地方是机壳的「上方」,风扇的「凹面」就要面向水冷排安装,这样风才会顺利的把热吹离水冷排。 若是你今天安装的地方是机壳的「前侧」,风扇的「凸面」就要面向水冷排安装,再装到机壳的前侧,因为机箱前侧为进风,后侧为排风,所以这样安装才会是统一的风流方向。 ~温馨小提醒~ 单靠一体式水冷的CPU散热器是无法让整个主机降温的,主机本身一定还要再搭配其他风扇产品,才能达到有效的降温效果。偷吃步分享,如果你真的忘记哪边进风哪边排风,试试看用力拨动叶片感受它的风流。 三、一体式水冷CPU散热器的安装步骤 讲到这,就要来手把手教你怎么安装一体式水冷CPU散热器,以SIREN GD240E All-in-One ARGB CPU Liquid Cooler为例。 安装风扇至水冷排上 风扇的安装方向在前段已提及~我们这次是将水冷排安装在机箱的上方,所以风扇方向如下图,确认好方向就拿我们材料包里的这个比较长的螺丝锁上去。 ~温馨提醒~ 锁螺丝的时候要以交插「X」 的方式锁上,记得不要一次锁到紧,把四个螺丝都锁上后,再以相同顺序依序锁紧较佳。 安装水冷排至机箱内 将水冷排对准机箱上方的孔洞,拿取材料包中合适的螺丝锁上。 ~温馨提醒~ 锁螺丝的时候一样记得不要一次锁到紧,把所有螺丝都锁上后,再以相同顺序依序锁紧比较不会伤害到产品,另外,有些机箱的设计会在上方加有磁吸滤网,滤网拿掉就可以看到安装的位置了。 安装水冷头 安装前要先选取合适的扣具,以INTEL最新第12代CPU的1700脚位为例,安装步骤如下: 先将支持1700脚位的专用背板,从主板后方对上主板孔位阖上,翻转至主板正面,在四个角锁上立柱。 再来,将CPU安装置主板上后,移开保护盖,涂上散热膏。散热膏的涂法千百种,以下5点法是作者自己测试出来能涂得最均匀的方式。 ~温馨提醒~ 安装CPU时除了要留意安装方向之外,CPU的保护盖记得不要先取下,待CPU放妥,压下固定卡榫的时候,保护盖就会自动弹开,这么做也比较能保护主板上的针脚完整性。 取下SIREN GD240E All-in-One ARGB CPU Liquid Cooler的水冷头铜底接触面保护贴,拿取合适的螺丝安装至主板上。螺丝的锁法都一样,按照交叉的X字型锁上,不要一次锁到紧,锁上所有螺丝后再依照同样的顺序锁紧,让水冷头平均向下对CPU施力,也让CPU比较不容易损坏。 接线至主板上 把一体式水冷都锁上机箱跟主板后,最后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骤,就是接线拉~!首先你要先认清楚哪一条线是做什么用的。 因为T-FORCE SIREN GD240E ARGB一体式水冷的风扇以及水冷头有ARGB的功能,所以风扇个别会有两条线,一条是电源线,一条是ARGB的信号线,而水冷头上只会有一条ARGB的信号线。 ~温馨小提醒~ ARGB的信号线是5V的3 PIN接头(下方左图),与电源线(下方右图)不一样喔! 接法真的一点都不难,首先先将材料包中的这条水冷头的ARGB信号线接上 再找到材料包的这条一对三的接线,然后找到风扇以及水冷头的ARGB信号线插上,再接到主板上的5V 3 PIN的位置就可以了。 再来是电源线,水冷排上的电源线要接到主板上的AIO_PUMP,主板上都会标示,大家不用担心。 风扇上的电源线则是接到主板上的CHA_FAN的位置,这样就大功告成啰! 你一定会好奇,材料包里还有很多东西没用到是为什么?有些是我们这次没有示范的AMD平台会需要使用的扣具,有些是针对主板上的接孔有限时,会需要辅助使用的线缆,总之在装机上如果你还是接不通的话,别担心,欢迎随时底下留言询问,我会在云端为你解答的~我们下次再见拉~
Read more在计算机中,CPU上的CPU散热器是不可或缺的零组件,用作是在帮CPU进行散热的工作,基本上在购买CPU时,不管是INTEL还是AMD,都会附一颗原厂的CPU散热器,那既然原厂都有附了,我们还需要额外购买吗?水冷CPU散热器是真的有需要吗? 一、什么是风冷CPU散热器? 风冷的热传导原理主要是用「空气循环」来散热,不管是下压式还是塔式,CPU的热会透过散热膏,导热到散热器的金属接面,再由金属导管将热引至CPU散热器上的金属鳍片,最后利用风扇将热带走。 因为散热的方式都是透过空气的流动,所以机箱的大小、散热器上风扇的尺寸及数量,对风冷的CPU散热器影响就会比较大,也就是说,在一样的散热器及环境条件下,较大的机箱散热效果会较好;当然,尺寸越大的风冷CPU散热器,散热的金属鳍片层数越多,自然会增加整体的散热面积,也就能带来较佳的散热效果。 风冷CPU散热器又分为「下压式」及「塔式」,一般CPU原厂附的都是下压式的散热器,在此我们先不详细探讨,有兴趣的可以让我知道唷! (Source : https://news.xfastest.com/news/2993/2993/) 二、什么是水冷CPU散热器? 水冷的热传导原理主要是利用水循环来散热,当然还是要搭配风扇的使用,才能把热带离主机。 而CPU一样是透过散热膏,导热致散热器的金属接面,再来就是透过水冷液,利用导管把热源引流至水冷排,最后再使用水冷排上的风扇,将水冷液中的热吹离主机本体,冷却后的水冷液就会继续循环,重复上述的步骤,达到散热效果。 以下图示以十铨的SIREN GD240E ARGB一体式水冷运作方式为例: 水冷CPU散热器又分为「一体式水冷」和「分体式水冷」,从零件来看,很明显就能知道分体式水冷在安装上有多具挑战!当然!在价格上也会有所差异,想知道这两种水冷式CPU散热器更详细的差异比较吗?底下留言! ~温馨小知识~ 水冷液跟我们一般用的自来水是不一样的!虽然五颜六色的长得很可口,但它是一种化学液体,据有力人士分享(我绝对不会承认是我),真的是超苦,误食一定要记得尽速就医! 三、要买风冷还水冷? 在决定风冷还是水冷前,你要先知道水冷的散热效果基本上会比风冷来的好,当然价格上也会比较贵,接下来你就要自我检视一下以下两点: 1. CPU温度经常落在几度? 可以用Core Temp或是HWMonitor等软件,查看你目前的使用习惯上,CPU的温度长时间落在哪个区间,正常作业温度大约落在40℃~65℃;如果是有玩3A大作的,温度大约会落在70℃~85℃,如果高于85℃,那就需要检视一下你的散热系统是否有问题了! 所以,你可以思考自己平时会不会有多任务处理、游玩游戏大作,或是视频编辑软件的需求等等,这些使用方式会造成CPU的高使用率,进而让CPU产生大量的热,也就会需要散热较佳的水冷CPU散热器才较不容易有过热的情况产生。 2. 机箱安装的空间限制及个人预算 再来是计算机机箱的内部安装空间,风冷的塔式CPU散热器容易因为高度过高,或是体积过大干涉内存的安装等问题,导致无法顺利安装至机箱内。 在追求较佳的散热方案的同时,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建议你可以选择一体式水冷CPU散热器。现在市面上有非常多种的一体式水冷,可以依照你个人的喜好,选择RGB灯效或是无光害的款式,十铨的SIREN GD240E ARGB一体式水冷在没灯效表现时,水冷头呈现质感的镜面效果,当RGB灯效展现时,搭配RGB风扇,高效散热表现跟RGB视觉飨宴直接一次到位! 四、购买前要注意什么? CPU散热器在安装上的兼容性问题 在选择CPU散热器的时候,先要查看是否支持CPU的脚位,这是决定你不能顺利安装的关键! 以十铨的SIREN GD240E ARGB一体式水冷举例, 在产品的规格列表会有这栏CPU Socket,清楚列出分别支持INTEL及AMD的有哪些脚位,你只要看你CPU的包装上所标示的脚位信息,并对照看看CPU散热器上有没有就可以了。 【总结】 若你的主机会用来玩3A游戏大作,或是平常你会有多任务处理的需求,那建议你选择水冷CPU散热器,比起风冷,不仅散热效果较佳,运转噪音也比较小。 水冷的CPU散热器中,我会推荐你一体式水冷,比起分体式水冷,在安装上只需要将风扇装到水冷排上,把水冷头及水冷排分别锁到特定位置就可以了;在后期保养维护方面,一体式水冷已经把水冷液加在产品里了,你不用自己去找水冷液产品,也相对比较不用担心漏水问题。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边,如果想针对哪个部分更了解的话都可以在留言,那我们下期再见~
Read more在第 12 代 Intel CPU发表之后,各家主板厂商,例如ASUS、ASRock、BIOSTAR、GIGABYTE与MSI等,也推出了多款以Intel Z690 芯片组打造的主板,虽然价格不斐,但相信玩家们看到规格后还是会愿意买单的,毕竟这次的主板可是大幅升级了一波呢! 一、Z690分别有支持DDR5跟DDR4的款式 跟之前DDR3与DDR4的世代交替时一样,各家的Z690系列也会分别有支持DDR5和支持DDR4的版本,在命名上,各家大多会针对DDR4版本再特别标注,举例来说,ASUS的 “PRIME Z690-P-CSM” 支持DDR5的内存;“PRIME Z690M-PLUS D4 -CSM” 就是支持DDR4的内存,但也有些标注的方式较不明显,例如BIOSTAR的 “Z690 VALKYRIE” 支持的是DDR5内存;“Z690A VALKYRIE”则是支持DDR4,所以并非Z690就代表支持DDR5,大家还是要在购买前,了解一下规格的限制喔! 那么,支持DDR5的主板版本跟支持DDR4的有什么不同?这个部份很难统一概括的说,各家做法都不尽相同,简单举例,像是BIOSTAR的Z690 女武神系列VALKYRIE,DDR5跟DDR4版本的差别只在针对内存插槽的支持不一样,其他功能都相同;ASUS目前的做法则是最高阶的主板只出DDR5的版本,DDR4的版本则是应用在其他系列。 二、内存DDR4跟DDR5有什么区别? 相信大家都有些微的了解DDR4跟DDR5的内存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若是还不太知道没关系,快点这个连结进去逛个透彻《DDR5和DDR4内存差在哪》 贴心小编再次上线,为了让大家更方便选购,小编我直接把T-FORCE的产品整理给你。 DELTA RGB DDR5 V.S DELTA RGB DDR4 相较于DDR4,DDR5一举来到了6000的频率,在容量上也从16x2的规格起跳,除此之外,DELTA RGB的DDR5跟DDR4在外观上也有些巧思变化,T-FORCE DELTA RGB DDR5加入了隐形战斗机的意象,以线条设计优化整体外观视觉,灯条的部分跟DDR4版本一样拥有全幅式120°的超广角发光,并支持多家灯效软件,发光面积也稍加扩大,整体RGB灯效呈现绝对满足想追求超高光污染的你! DELTA RGB DDR5: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delta-rgb-ddr5 DELTA RGB DDR4: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delta-rgb-ddr4 VULCAN DDR5 V.S VULCAN DDR4 这次的VULCAN DDR5针对内存上的电源管理芯片(PMIC),使用专业导热硅胶强化它的散热设计,让VULCAN DDR5在运作的同时可以更加稳定,不易产生过热现象,除此之外,在散热片的外观设计上也变的更加简洁,利用卡扣及导热硅胶的搭配,加强散热片与内存之间的结合,相较VULCAN DDR4来的更加稳固;颜色的选用上,DDR5的版本将灰色改为黑色,让大家在选购上可以更符合装机整体的视觉一致性。 如果你跟小编一样,走低调路线,对光污染没追求的话,推荐你可以选择这款VULCAN,少了RGB的高调,但却多了金属感的低调奢华。 VULCAN DDR5: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vulcan-ddr5 VULCAN DDR4: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vulcan-z-ddr4 三、Z690必须入手吗?该选择DDR4还是DDR5的版本? 想必大家对于Z690的售价都有大致了解,如果你还在犹豫不决,迟迟无法决定该不该下手购买,不妨看看小编我的分析~ Z690最大的特点就是针对存储容量的扩充性非常弹性,以往我们在使用主板的M.2 PCIe接口的时候,你有没有遇过使用相同读写速度的M.2 PCIe SSD,同时插在主板上的PCIe接口,但两者的读写速度表现却有落差?其实那并非全是产品瑕疵,而是主板的PCIe通道数不够多,所以会造成降速的情形发生,在存储设备的选用上就必须有所取舍。 Z690芯片组的主板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因为它有高达28条的PCIe通道数,其中包含有PCIe4.0和PCIe3.0的通道,这就代表你在主板上看到的所有M.2 PCIe的接口,在同时安装相同读写速度的M.2 PCIe SSD的时候,使用上不会有降速的问题产生。 而且!这次光是USB 3.2 GEN2x2的接口就有提供到4组之多,各位除了不用烦恼接孔不够,更不用在意传输接口的速度限制,会降低你存储装置的传输速度唷! Source: https://www.anandtech.com/show/16970/the-intel-z690-motherboard-overview-over-50-new-models-with-ddr5-support (Image credit: Intel) 看到这边,如果对于PC的扩充性是你目前的首要考虑的话,你可以考虑入手Z690的主板,因为它就是目前市面上存储空间扩充性最好的板子,决定要买之后,就要来抉择是DDR4还是DDR5的版本了。 小编个人觉得,在主板效能差异不大的情况下,CP值较高的做法是先入手DDR4的版本,一方面你可以享受到Z690所带来的效能升级,一方面可以继续使用现有的DDR4内存;但如果你是一次升级就想升到顶的话,那就不要考虑了,带着你的存钱罐去把Z690 DDR5板本的主板,加上DDR5的内存,一起抱回家吧! 可以底下留言处上传照片给小编羡慕一下~ 以上就是小编的小建议提供给大家参考~如果有任何针对Z690,或是DDR4与DDR5内存的疑难杂症也欢迎底下留言喔!我们下期再见!
Read more各位都有入手PS5了吗?如果你跟我一样玩得很「认真」的话,想必PlayStation 5本身的储存容量已经不够用了吧! 在SONY官方于9月份软件更新后,开放了M.2 插槽扩充功能,在大家疯狂抢购M.2 SSD的同时,你知道什么样的M.2 SSD才可以顺利安装吗?你真的有需要扩充吗?移动式SSD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容量扩充效果呢? 本篇短文章简单带大家了解在扩充PlayStation 5的时候,M.2 SSD以及移动式SSD的应用差异及相关注意事项,看完你会更了解该如何选购! 一、怎么选择及安装扩充产品? PS5在扩充的SSD产品规格上要求甚多,我已经帮你选好适合的产品了,以十铨科技的T-FORCE产品来说,M.2 SSD你可以选择这款A440 PSS白武士M.2 PCIe4.0 SSD;移动式SSD可以选择M200狙击者移动固态硬盘。 CARDEA A440 Pro Special Series / 白武士 M.2 PCIe4.0 SSD M200 / 狙击者移动固态硬盘 PCIe Gen3 M.2 SSD的产品虽然也有Key M的选择,一样能顺利安装,不过却不能顺利使用!所以大家还是要确保是GEN4才可以使用! A440 PSS白武士M.2 PCIe4.0 SSD的安装方式可以参考以下影片。 移动式的T-FORCE M200狙击者行动固态硬盘如何接到PS5上?你有3个USB端口可以选择,分别是PS5主机前侧的USB Type-C 端口,以及主机后方的两个USB type-A端口。 ~温馨提醒~ 要使用M.2 SSD的扩充功能前,要记得先将PS5进行系统更新! 可以同时连接多部移动式SSD到PS5主机上,但单次只能使用单一装置。 前侧的USB type-A可使用在其他USB装置,例如PS5手柄的充电、PlayStation VR或无线耳机组适配器,详细USB装置与PS5主机上的端口兼容性可参考PlayStation官网说明。 二、加装M.2 SSD在PS5上可以怎么运用? 以下实测画面为使用A440 PSS白武士M.2 PCIe4.0 SSD的操作画面。 成功安装M.2 SSD在PS5里面后,一开始会出现这个格式化画面,PS5要求必须格式化之后才可以使用,所以记得先将M.2 SSD里的资料清空或备份好! 如果你的游戏是光驱版的,就算转移至M.2 SSD里,还是必须要有光盘才能顺利游玩,数字板的游戏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除了可以帮助PS5的主机储存空间释放之外,还可以直接在M.2 SSD上直接游玩、下载及更新PS4或PS5的游戏,不必再移回主机上才能操作,非常方便。 为什么将游戏从PS5搬到M.2 SSD的速度,会远远比M.2到PS5快好几倍? 因为PS5本身主机的储存设备在读写速度的要求上,读取速度远快于写入速度,所以当你把游戏转移至M.2 SSD时,PS5是在做读取的动作,相反的M.2 SSD是写入,所以才会耗时较短。 转移《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112.3GB 我们在玩游戏时都是在做读取的动作,总而言之就是完全不会影响你玩游戏的快感! 三、加装移动式SSD在PS5上可以怎么运用? 以下实测画面为使用T-FORCE M200狙击者行动固态硬盘的操作画面。 的SSD在首次连接PS5时,一样会有格式化的要求,所以一样要确保SSD的数据是否已妥善处理!若是在开机时没跳出格式化画面,进到设定 > 储存空间 > USB扩充储存空间,然后选择格式化就能顺利执行了。 移动式的SSD跟M.2 SSD一样,可以储存PS4与PS5的游戏及游戏存档,但你只能在移动式SSD上游玩及安装PS4游戏,PS5的游戏无法在移动式SSD上游玩。 所以建议将SSD作为转移游戏时使用,将PS4里的游戏搬到PS5玩,除了在连接PS5后,可直接在外接装置游玩,省去重新安装的时间之外,也让PS5本身主机的储存空间能安装更多PS5的游戏。。 ~温馨提醒~ 建议先在PS5上格式化之后,再存取PS4上的游戏,这样转移到PS5就不会因为格式化又要重来一遍唷! 当你在移除移动式SSD之前,首先要确保PS5或PS4的游戏主机电源灯完全熄灭,才能拔除装置;但如果你想在游戏主机运作期间拔除外接储存装置,就需要进入设定画面中退出装置,相关路径如下提供给大家。 PS5:设定 > 储存空间 > USB扩充储存空间 > 从 PS5 安全移除 > 移除装置。 PS4:设定 > 装置 > USB 储存装置 > 停止 > 移除装置。 PS5:Settings > Storage > USB Extended Storage > Safely Remove from PS5 PS4:Settings > Devices > USB Storage Devices > Stop 【总结】 扩充方式 M.2 SSD 移动式SSD 在装置上游玩及下载游戏 PS5游戏可 PS4游戏可 PS5游戏不可 PS4游戏可 装置安装及拆卸困难度 困难 简易 装置便携度 困难 便利 建议应用范畴 释放PS5容量,增加PS5游戏可存放及游玩空间。 释放PS5容量,转移或存放PS4游戏。 推荐产品 A440 PSS白武士M.2 PCIe4.0 SSD M200狙击者行动固态硬盘 如果已经有PS4,在购买PS5之后想将游戏移植到PS5上游玩,建议可以购入移动式SSD,像T-FORCE的这款M200狙击者行动固态硬盘有高达8TB可以选择,而且坚固、耐用又轻巧,作为存放游戏的随身行动硬盘,容量绝对够用。 如果你买了很多PS5的数字版游戏,或是全家人使用同一台PS5主机游玩,那建议可以购买M.2 SSD,像是T-FORCE的A440 PSS白武士M.2 PCIe4.0 SSD,除了有4TB的容量之外,超薄的专利石墨烯散热片让它可以完美安装到PS5主机里,专为PS5而生的专用款M.2 PCIe SSD,不必担心是否不兼容的问题。 有什么安装上的问题可以底下留言给我,还想看什么主题呢?我们下次再见。
Read more2021年可以说是DDR5内存正式启航的元年,这个从2019年就制定完成的规范在历经一年多研究发展后在今年纷纷有不同厂商发表产品,十铨科技则是一直走在这波浪潮的前端,无论是标准JEDEC规格内存或是电竞超频内存都领先竞业许多,下面我们就根据这段时间累积的经验,为大家列举跨世代DDR5内存与前一代DDR4的不同之处。 外观 我们直接从图上来看, 首先是PCB Layout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上方多出了一个空间摆放新出现的小芯片和电容(这部分后面会说明);其次则是金手指防呆卡榫的位置也有调整,从DDR3转换至DDR4的过程中已有往中间靠近的趋势,在DDR5时代更靠近中间一些,虽然还是有略微偏向一边,但消费者们在安装内存时需要更注意是否以正确方向插上,切勿直接施力硬压导致金手指断掉。 单支容量上限 内存单支容量在DDR4时期,最高为单支32GB,以正常主流消费性双通道主板支持2 DPC(2 DIMM Per Channel)来看,DDR4平台较常见的内存总容量上限为128GB;来到DDR5时代则完全跨至新等级,单支内存最高就可达128GB,若同样以2 DPC的主板作比较,总内存容量可达512GB,以现阶段来说简直难以想象能多任务处理到什么程度,毕竟这已经是现下主流SSD的容量等级。 换个面向从DDR发展历程来看,这次DDR5容量上限的设定也非常符合过去的标准,每一个世代的容量上限皆为前一代的4倍,也不禁让小编开始期待当单支128GB的DDR5内存正式开发完成后能带来多大的影响。 起始频率 如果你是一位时常在关注内存市场的玩家,也许有注意到一件事,过去DDR世代的起始频率和容量有类似的演进模式,频率大约是2倍左右的幅度在成长,举例DDR3世代的起始频率为1066MHz,DDR4世代为2133MHz。但这次DDR5首批曝光的产品中,频率定义在4800MHz,超过了逻辑推论的4266MHz,未来是否会有这个频率的颗粒出现小编还未收到相关讯息,能确定的是,这是一件值得让人高兴和期待的事,初始的标准型产品即已超越基础定义,那么超频的部分相信能有更不一样的发挥空间,值得我们去挖掘。 组成架构 DDR5采用由8个Bank Group组成的32 Bank(可以单独启用/停用的存储单元)架构,比DDR4由4个Bank Group组成的16 Bank架构,多出1倍的存取可用性(Access Availability)。而DDR5的Burst Length(DRAM单个读/写指令可以存取的数据量)从DDR4的8增加到16,也是增加效能的关键功能。 不同于DDR4在更新(Refresh)时无法执行其他操作,DDR5则透过Same Bank Refresh功能,让系统可以在更新某些Bank的时候,存取其他Bank的数据,另一方面DDR5也透过决策回馈均衡器(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DFE)消除噪声,以增加整体效能表现。 简单来说就是DDR5的每颗芯片能存取的数据为DDR4的两倍啦! 基础运行电压 随着世代的演进,内存的基础工作电压持续降低,代表着内存运作更节能省电,在DDR3世代需要1.5V的电压去支撑标准型内存的运作,DDR4世代需要1.2V,而DDR5世代则仅需1.1V即可,这边我们暂不讨论关于超频时所需电压,毕竟不同的超频频率所需的电压会有所调整,那是另外一门学问。 电源管理 电源管理功能过去都设置在主板上,由主板去定义供给内存的电压多寡,但因进入到DDR5世代,基础工作电压降为1.1V,讯号容限变的非常小,因此内存必须有非常良好的辨识讯号的能力,而将电源管理直接移至内存上就是一个极佳的解决办法。 大家在图片上可发现内存上方有一个区块多出了一颗小芯片和部分电容(前面提及),就是DDR5内存在DIMM上配置一个5V的电源管理芯片,可更有效的直接控制内存电源,并提高讯号完整性及噪声辨识能力。 简单说起,来其实就是1.1V实在是太低了,由主板来控制不好控,倒不如直接由内存本身来控制,反而能更稳定的控制电源讯号。 ECC On Die ECC全名为Error-Correcting Cod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计算机中的纠错技术,而应用于内存上,能让内存更稳定。但以往的内存若要有ECC功能,需要额外多配置一颗IC负责纠错,因此会看到ECC内存单面会是9颗芯片而非常见的8颗,同时也需要主板或CPU本身有支持,才能使用ECC内存。 进入到DDR5世代则完全不同,每颗IC直接就自带ECC除错的功能,这种自动纠错的特性能让采用DDR5内存的系统拥有更高的稳定性,不会因错误而中断。 超频&运行温度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超频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热是否能被适当的处理也是影响超频非常关键的因素,在DDR4(含)以前的世代,内存中较容易产生热的位置为芯片表面,因此无论是在散热片的设计还是极限超频的过程中,都会特别注重针对芯片的热去处理。 但到了DDR5世代,因为多了一颗PMIC,这颗PMIC本身也会发热,因此在散热的解决方案上多了一个要考虑的点,而PMIC的热若不能好好处理,也会影响到超频的稳定,偷偷透露一下小编已经收到的消息,由于十铨在散热这个方面早在2019年就提前布局,目前已找到极佳的方式去解决PMIC所产生的热,因此新的电竞超频内存稳定度非常高,绝对是DDR5世代内存购买首选! 关于DDR5世代内存与前一代几个重点差异的地方大概就是这些,后续如果有关于DDR5内存新的研究进展或是新知识,小编会再随时和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拥抱新世代的到来吧!
Read more今年市场上的SSD迎来一波热潮,同时也加速了大容量SSD的崛起,目前SATA接口在市面上已发表的产品中,容量最大的约莫落在16TB左右,像十铨科技就发表过一款QX 2.5” SATA SSD,拥有高达15.3TB的超大容量,那么,究竟是什么技术让原本只有512GB~1TB左右的SSD可以一跃上到16TB?另外,常听到的DRAM Cache(DRAM緩存)、SLC Cache(SLC快取)究竟又是什么?能为SSD带来什么实质的帮助呢? 今天我们就来为各位深度解析这些SSD的技术,希望能协助大家在挑选SSD时有更清楚的认知,再也不会被各式各样的名词弄得头晕目眩眼花撩乱。 QLC 全名Quad-Level Cells,是每个存储单元(Cell)可记录4个位(bit)的NAND闪存。由于每个单元具有其标准尺寸,因此相比于SLC、MLC、TLC来说,在同样的存储单元下,倍增的晶体管数就能提供越多的存储容量。我们换个简单的方式来说,就是小时候学的“密度”的概念,同一间教室里,能挤下更多的小朋友,同时被教育的人数就更多。 但相对需要承担的状况则是QLC需要同时控制更多组的电压,写入机制会更复杂,在可靠度、寿命等方面天生就有其限制。以前面的例子继续举例,一次教育更多的小朋友,教学难度提高,更难把握每一位小朋友的学习记忆成果。 这也是为什么在大约2018年QLC产品刚出来接受市场洗礼时,一直有关于耐用度方面的疑虑及挑战声音出现。 不过!!!那只是先天的局限,我们可以藉由改善老师的教育方式、新增教学仪器等等的做法来提高小朋友的记忆成果嘛,所以在QLC拥有了更新的制程、更强大的芯片堆栈架构后,其实大家会发现近期推出的QLC SSD无论是在读写效能还是耐用度上其实已经非常接近TLC SSD的水平,过去曾引起讨论的耐用度问题也就不需要再特别担心。 于是在技术进步以及密度增加的前提下,SSD的容量直接跃升到了新的境界,单颗Flash芯片可做到1TB,并在总共16颗Flash芯片的状况下,达成了令人惊艳的15.3TB QX SSD,既而陆续会推出向下的8TB以及4TB产品,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DRAM Cache(DRAM緩存)、SLC Cache(SLC快取) 这两个名词其实很常被各家厂商拿来用在SSD特色上,但有很多消费者不太明白这两者的差异时,会觉得明明都有Cache但价格怎么有差,读写速度也有差,阿是不是厂商在骗人!! 騷年且等一下~厂商都没有骗人,请各位缓缓先不要急 DRAM Cache和SLC Cache确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都有一个“Cache”,就代表它们实际上都能做到“缓存”的动作,换句话说,都带有“加速”的目的,只是加速的原理和逻辑不同,成本也不同,就进而产生了刚刚前面可能发生的误解,让小编细细为各位道来。 先来看看DRAM Cache(DRAM緩存)吧,它是在SSD电路板(PCB)上一个独立的芯片,与SSD主要组成的Flash IC芯片和主控(Controller)不同,这颗DRAM芯片在SSD内负责的工作,就像一般内存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所负责的一样,都是暂时存放部分数据,进而达到加速处理的目的。 也因为有了这个暂存的功能,让很多读写过程是可以直接使用暂存内的数据,速度上会比从头开始快很多,但同时也和内存一样,只要关机断电就会自动清除数据。 而SLC Cache(SLC快取)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外置芯片了,既然会叫Cache就代表它实际上并不是真的SLC闪存(NAND Flash),而是在TLC或QLC的闪存芯片(NAND Flash IC)中,划分出部分空间用来模拟SLC的写入方式(每个Cell中只写入1bit数据),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SSD在读写上的表现。 但各位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关键词:“部分空间”,是的,当连续写入的容量到达“部分空间”的上限后,读写速度就会降回原本TLC闪存(NAND Flash)的数值,而一般现在市面上不带DRAM Cache的SSD,所标示的读写速度基本上都为使用SLC Cache功能下所测得的数据。 而相比于DRAM Cache来说,SLC Cache由于是存在在TLC闪存(NAND Flash)内,所以若是不特别进行抹写,数据是可以持续保存的,不会因为断电而消失。 举十铨自家的产品来说明可能比较不会有争议,在2.5” SATA SSD中就有一个系列是含有DRAM Cache以及不含DRAM Cache的,它们分别为VULCAN SSD以及VULCAN G SSD: VULCAN SSD: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vulcan-ssd VULCAN G SSD: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vulcan-g-ssd 这两款固盘就是这个主题典型的例子,VULCAN SSD带有DRAM Cache,读写速度约落在560 / 510 MB/s,而VULCAN G SSD则是不带有DRAM Cache但是具备SLC Cache的产品,读写速度约落在550 / 500 MB/s,仅就读写速度来看差异并不大,但若是使用HD TUNE这套硬盘工具软件做大容量的连续读写时,就可以发现VULCAN SSD相较于VULCAN G SSD来说更能在连续读写时维持稳定速度。 不过各位不用太纠结,这两款产品本身就因成本不同而有价格上的不同,面向的客群定位也不同:若你是性价比至上的小伙伴,那么我推荐你选择VULCAN G SSD就对了,用最省钱的价格即可换来优秀的读写效能;若你是有大档案读写需求或是追求效能体验的,那么选择VULCAN SSD则是这类群众的合适选择。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这篇相较于前几篇来说介绍的知识点较多,读起来也会稍微枯燥,但小编还是希望能偶尔提供类似的文章,让大家更能明白自己所使用的产品到底是怎么在运作的,也帮助大家减少因为不懂而买错的状况,我们下期见~
Read more继上一篇介绍完Intel Z590该使用什么SSD,接下来要介绍配有不同散热片的PCIe 4.0 SSD,分别适合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使用。 Intel Z590该用什么SSD?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blogs/intel-z590-ssd-cn T-FORCE推出的PCIe 4.0 SSD目前共有三款,黑曜女神(CARDEA A440)、冰雪女神(CARDEA Ceramic C440)和CARDEA ZERO Z440。至于该怎么选择呢?这边会分成主板类型、散热效果、速度与颜色主题等四种考虑下,分别提供适合你的PCIe 4.0 SSD建议。 黑曜女神(CARDEA A440):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cardea-a440 冰雪女神(CARDEA Ceramic C440):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cardea-ceramic-c440 CARDEA ZERO Z440: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cardea-zero-z440 一、主板类型 1.主板配有M.2散热片 其实多数支持PCIe 4.0的主板都配有M.2散热马甲,为保留主板M.2散热马甲的空间,需要选用厚度仅1mm的薄型SSD散热马甲,包含陶瓷散热马甲与石墨烯散热马甲。 T-FORCE PCIe 4.0 SSD中,黑曜女神(CARDEA A440)与CARDEA ZERO Z440都有采用石墨烯散热马甲,而冰雪女神(CARDEA Ceramic C440)则是采用陶瓷散热马甲。 2.主板没有M.2散热马甲,或是不确定自己的主板是否配有M.2散热马甲 少了主板M.2散热马甲的空间,SSD散热马甲的选择就没有限制啦!不论是铝鳍片式散热马甲、陶瓷散热马甲还是石墨烯散热马甲都可以自由选择喔。 除了前述石墨烯与陶瓷散热马甲SSD外,T-FORCE PCIe 4.0 SSD中,仅黑曜女神(CARDEA A440)采用铝鳍片式散热马甲。 另外特别要提一下,黑曜女神(CARDEA A440 PCIe SSD)是业界首次提供两种散热马甲,分别是铝鳍片式散热马甲与石墨烯散热马甲。所以倘若你手边有多种主板、喜欢自己组装升级各种零件,或者不确定自己的主板是否配有M.2散热马甲,选用一个黑曜女神(CARDEA A440)就可以一次拥有两种散热马甲自由组装啰!小孩子才做选择,我两个都要! 要注意的是,一次只能组一种散热片,千万别把两个散热片通通组在一起,散热效果并不会变好。 二、散热效果 因应PCIe 4.0高速接口势必会造成计算机运作上更高温度的影响,因此散热马甲的选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几款PCIe 4.0 SSD中采用的散热马甲设计分别为铝鳍片式散热马甲、陶瓷散热马甲与石墨烯散热马甲等三种专利型设计: 1.铝鳍片式散热马甲 铝鳍片式散热马甲具特殊导流设计,可有效降温高达15%。 2.陶瓷散热马甲 而在厚度仅1mm的薄型散热马甲中,以航天陶瓷材质制作的陶瓷散热马甲,可达到10%的降温效果。 3.石墨烯散热马甲 同样也是厚度仅1mm的薄型散热马甲,石墨烯散热马甲则可达到9%的散热效果。 黑曜女神(CARDEA A440)采用的两款散热马甲分别为铝鳍片式散热马甲与石墨烯散热马甲,冰雪女神(CARDEA Ceramic C440)顾名思义采用的是陶瓷散热马甲,而CARDEA ZERO Z440采用的则是石墨烯散热马甲。 其实这三款PCIe 4.0 SSD,都是选用拥有较佳散热效果、特别选材的散热马甲,再者,虽然薄型散热马甲从数据上来看散热效果略逊于铝鳍片式散热马甲,不过若再搭配主板本身的M.2散热马甲相辅相成,不论选用哪一款SSD在使用上都能够对整体机组的散热带来一定的帮助。 三、速度 同样都是PCIe 4.0接口,如果你对读写速度有不同的需求,这边也提供不同的选择建议。 1.最高可达7,000 MB/s 若想追求极速效能,也没有价钱考虑的话,不要犹豫请选择黑曜女神(CARDEA A440 M.2 PCIe SSD)!根据T-FORCE内部实验室实测结果,黑曜女神(CARDEA A440 M.2 PCIe SSD在CDM测试软件中,1TB读写速度可达到7,000/5,500 MB/s,而2TB读写速度更可以高达7,000/6,900 MB/s的飙速表现。 黑曜女神(CARDEA A440):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cardea-a440 2.最高可达5,000 MB/s 若为搭配主板PCIe 4.0界面,可接受PCIe 4.0平均可达读写速度,则选择CARDEA ZERO Z440 M.2 PCIe SSD及冰雪女神(CARDEA Ceramic C440 M.2 PCIe SSD)。根据T-FORCE内部实验室测试结果,两者在1TB与2TB大容量读写速度均来到5,000/4,400 MB/s,以PCIe 4.0平均可达读写速度而言,这样的效能表现已绰绰有余,能够满足多数使用支持PCIe 4.0主板平台的使用者。 冰雪女神(CARDEA Ceramic C440):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cardea-ceramic-c440 CARDEA ZERO Z440: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product/cardea-zero-z440 四、颜色主题 喜爱自行DIY组装计算机的人,一定会对产品本身的外观特别讲究。这边的选择建议很简单,很直观地从颜色来区分: 1.黑色 如果你喜欢黑色系电竞风格的装机计算机,不论是黑曜女神(CARDEA A440)与CARDEA ZERO Z440的黑色铝鳍式散热马甲或黑色石墨烯散热马甲都非常适合喔! 2.白色 如果你想要走独树一帜白色风格的装机主题,冰雪女神(CARDEA Ceramic C440)的陶瓷散热马甲就是你的最佳选择! 结语 综观上述,其实整体来说还是以主板类型的影响最大,在选购T-FORCE PCIe 4.0之前,别忘了先看清楚你的主板类型是属于哪一种喔!
Read more提到M.2 PCIe 固盘,目前市面上较新的版本就非Gen4莫属了,其实Gen4早在2017年就已经在PCI Express被定义出来,只是当时无论是主板支持度,或是制造价格成本上都并非最佳选择,直到了2019年AMD X570系列的主板推出,主打支持超高速Gen4x4的接口,消费者们才开始能正式感受M.2 Gen4x4 PCIe SSD带来的超快传输速度。 后续还有2020 推出的AMD B550系列也同样拥有Gen4x4接口,在当时如果想体验PCIe 4.0 SSD就势必得买AMD这两系列的主板,几乎等于吃下了整个市场;小编原本猜测INTEL说不定不想跟AMD玩Gen4市场,想直接跳下一世代的Gen5,结果在今年2021年初推出的INTEL Z590系列,各家板厂直接就在主板Layout的部分动了点小巧思,基于11th的INTEL CPU本身可支持20个PCIe 4.0通道的前提下,把部分主板上原属于显卡的Lanes拆给M.2固盘使用,消费者在PCIe 4.0 SSD的伙伴上也有了除AMD X570及B550外的新选择。 那么如果想要在Z590系列主板上体验超高速传输速度,有什么推荐的选择呢? 别说小编光说不练,出张嘴老推自家SSD,下面让你们看看小编用这些固态硬盘在MSI Z590 ACE上使用CDM、TxBENCH测试到的速度如何! 一、CARDEA A440 黑曜女神M.2 PCIe SSD 首先先看CDI信息 CDM测速 TxBENCH测速 这款A440可说是现在市面上读写速度顶尖的几个SSD之一了,以这个读写速度来跑小编手上一些100GB的影片资料可以节省大半的时间,就是倍儿爽! 二、CARDEA CERAMIC C440 冰雪女神M.2 PCIe SSD 一样先看CDI信息 CDM测速 TxBENCH测速 这款C440的读写算是Gen4x4中较为主流的速度,实际测试得出的结果也非常近似于官方标示的规格,小编是随手从一堆固盘里抽出一片来测,看的出来T-FORCE的质量确实都有在控管。 三、CARDEA ZERO Z440 M.2 PCIe SSD 一样先看CDI信息 CDM测速 TxBENCH测速 另外一个主流读写速度的Z440实际测试也得到差不多的读写结果,差别在于这款使用的是石墨烯作为散热材质,外观和C440刚好对比,是石墨天然的全黑色,就看自己喜欢哪种风格啰~ 这次主要想和大家分享如果买了新一代的INTEL Z590系列主板,该搭配怎么样的固态硬盘才能好好发挥性能,不过特别叮咛大家,一定要搭配11代的INTEL CPU才能支持PCIe 4.0哦!在部分主板上如果不是使用11代CPU,甚至可能有些型号会有读取不到PCIe 4.0 SSD的状况,所以一定要确认自己使用的平台规格再去选择合适的SSD!本期就到这里啦,如果有任何问题或是想讨论的内容都欢迎留言给小编,大家掰掰。
Read more上一篇我们介绍了《奥德赛》和《古墓丽影·暗影》的测试数据,下面我们来看看在《赛博朋克2077》和《魔兽世界》里是什么表现。 首先还是介绍一下我们的测试平台: 在《魔兽世界》中,我们分别在人烟稀少的职业城里、人数较多的主城里、眺望远景和画面杂乱的世界王,这几个场景里进行了游戏帧数的测试。用到的工具是MSI Afterburner。 得到的数据如下: 这次我们用到的内存是能有效提升游戏FPS值的DARK Z FPS和入门级的灯条DELTA RGB两款内存,测试使用的频率分别为4000MHz和2666MHz。 在不同的场景下,游戏的帧数表现实时跳动,经过我们的整理可以看到,随着内存频率的提升,游戏内帧数也随之有着相应的提升。 最近这段时间《Cyberpunk 2077》可谓是火遍游戏圈,小编也在上shang班ban之mo余yu对这款游戏进行了测试。 得到的数据如下: 嗯。。。怎么说呢。。。这款游戏好玩想必是大家都认可的,但是其中的一些小状况也是频频发生。从测试出的数据来看,小编还是建议大家在玩这款游戏的时候,尽量选择频率更高的内存才更适合。 在DARK Z FPS内存4000MHz的情况下,画面还是可看的,但是频率下降到2666MHz的时候,有些场景下就显得没那么精致了。 好啦,以上两篇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做的关于内存频率对游戏帧数影响的测试。测试中小编尽力确保公平公正,让所有数据真实的体现在大家面前。希望对大家在选购内存的时候,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 当然,不同平台对于游戏的测试数据是不同的,不过从整体的测试下看来,提高内存频率对于游戏帧数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希望大家都能选到自己喜欢的内存,以帮助大家在游戏的世界里畅快玩耍! 同时欢迎大家加入到我们的粉丝群,一起探讨,一起摸鱼~
Read more前一段时间,有小伙伴私信我想问问内存频率对游戏帧数到底有没有影响。那经过小编一段时间的测试,今天就一起和大家分享下,内存的频率高低到底对游戏的帧数有没有影响?有多少影响? 这次测试我们挑选了大家都熟知的4款游戏,分别为《奥德赛》,《古墓丽影·暗影》,《赛博朋克2077》和《魔兽世界》。我们用了两套平台对这四款游戏分别做了内存频率对游戏帧数的影响。 在《奥德赛》和《古墓丽影·暗影》两款游戏中,内存频率我们从3000MHz起步,逐步提升3200MHz,3600MHz,最高到4000MHz。 首先我们介绍下这两款游戏测试的配置: 内存频率3000MHz 《奥德赛》在2K分辨率下,游戏画质调到最高的情况,测试帧数为86FPS. 在《古墓丽影·暗影》中,我们首先关闭了光追,测试出来的数据为158FPS。 之后我们开启光追,看到帧数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达到121FPS。 内存频率3200MHz 之后我们把内存频率稍作提升达到3600MHz。《奥德赛》的帧数从86FPS提升到90FPS, 《古墓丽影·暗影》关闭光追下游戏帧数为162FPS,也是稍有提升。 而打开光追后,游戏帧数只是从121FPS提升到了122FPS。 内存频率3600MHz 当内存提升到3600MHz的情况下,《奥德赛》的帧数竟然比3200MHz的时候下降了,达到89FPS。 而《古墓丽影·暗影》关闭光追情况下,还是相比3200MHz的时候有稳步提升,达到168FPS。 打开光追之后的游戏帧数和3200MHz频率下的帧数相同,都是122FPS。 内存频率4000MHz 真不愧是“众生平等”《奥德赛》,当内存频率达到4000MHz的时候,游戏帧数竟然下降了,才比3000Mhz的时候高了一丢丢,达到88FPS。相比3200MHz和3600MHz都有所下降。。。 不过《古墓丽影·暗影》的帧数还是略有提升,达到测试中最高的170FPS。 不过在打开光追的情况下,也只是比3600MHz提升了一点点,达到123FPS。但也是测试里的最高成绩了。 总结如下: 可以看到在内存频率逐渐提升的情况下,越高的内存频率对游戏的帧数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在频率越高的情况下,我们会得到越顺滑的图像表现。以上测试也只是在2K分辨率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如果分辨率为1080P,效果会更加明显。鉴于目前大多数的玩家还是在1080P或是2K的分辨率下玩游戏,所以小编就没测试游戏在4K分辨率下的表现。如果小伙伴们想了解游戏在4K下的表现,也可以在微博或是粉丝群里和我们沟通,我们会尽力满足大家的需求。 以上是《奥德赛》和《古墓丽影·暗影》的测试数据,下一篇我们来看看在《赛博朋克2077》和《魔兽世界》里是什么表现。
Read more今天让小编来帮各位介绍在不同的需求下选择哪款固态硬盘会更适合自己,让大家直接了当的挑选,毕竟每个人工作繁忙,不见得有这个时间去详细阅读每一篇技术文,让我们帮您节省时间! 如果你是个计算机用于一般文书处理的使用者… 由于字处理的数据量相对较小,高阶和入门的SSD差异不明显,主要是从传统硬盘更换为SSD会有明显开机速度上的差异,2.5”入门款(SATA接口+SATA通道)会是最高C/P值的选择,十铨这款”GT1”推荐给你! 不得不说啊,这款的售价,真香!小编在这边就不透漏价格了,你们自己查去~ 如果刚刚那款外型你不满意,没事!也可以参考十铨电竞品牌T-FORCE所推出的”VULCAN SSD”,除了在外观设计上更具有电竞元素,同时也达到了双500的读写速度,对于许多有基本速度要求的用户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要是您使用玻璃透侧机箱,且喜欢RGB的朋友,就绝对不能错过这款十铨T-FORCE最新力作”魔镜Delta Max”!业界最大发光面积,柔顺的ARGB灯色,简直不要太舒服! 这款在机箱上,就一个帅字,不多说,其他的信息赶紧到详情页看去。 如果你是个重度游戏玩家或影音创作工作者… 由于3A大作(ex:荒野大镖客:救赎2)及影音编辑在运作时的数据处理极大,若是没有一款好的M.2 PCIE支持,等待的时间就会非常的痛苦。俗话说:太姆以屎骂你『时间就是金钱』,一款高阶的M.2 PCIE Gen3x4能替你省下大把的时间!就让小编来为各位推荐十铨科技的顶尖M.2 PCIE阵容! 首先第一款是”MP34”,这款产品自带DRAM,速度表现上提高了不少,若是有上述使用需求或已对M.2 PCIE有一定了解想再升级的朋友,MP34不会让您失望 第二款我们来看十铨电竞品牌T-FORCE的”CARDEA II风暴女神”, 独特散热鳍片设计,让这款产品在高速长时间运作下也不担心过热的问题,速度是SATA接口搭配SATA通道的好几倍,跑图什马的简直不要太快! 如果你的计算器是AMD X570搭配锐龙3000系列… AMD今年推出的X570平台,支持规格达到了M.2 PCIE Gen4x4,达到了另一个速度的巅峰,着实把小编宝宝吓得不轻,相对应市面上Gen4x4规格的M.2 PCIE也都纷纷冒头,十铨T-FORCE不遑多让,推出了这款”CARDEA ZERO Z440”,也是小编今天想给各位推荐最高规格的产品。 使用独家的石墨烯散热片,速度上也确实达到了5000MB/s的等级,当真如同赛车般,那个让人心烦的跑图咻一下的就结束了,真心爽! 基本上各个等级的SSD固态硬盘都为各位直接点名了一款,让大家可以简单从这里面去挑选,小编推荐,保证不骗。 (谜之声:阿我没预算买这么高端的东西,可是我还想提升SSD的速度咋办) 行吧乍听之下是个诡异的问题,不过小编还真有办法解决,这个方法叫作”RAID0”!不过容小编先卖个关子,该如何操作RAID0后续另开一篇给大家了解了解,咱们下期再见~
Read more上一篇提到了拿到内存后该注意的事项,不知道我在讲什么的朋友赶紧到《内存开箱使用教学 – 拿到内存后你该做的5件事》补充补充小常识~ https://www.teamgroupinc.com/cn/blogs/ram-unboxing-tutorial-cn 今天咱们来讲讲固态硬盘的部分,这也是在装机或升级计算机时占比非常高的产品,不熟悉的朋友会不敢自己挑选或安装,怕哪边出错计算机就挂了,其实没这么恐怖,看完这篇保证让你信心大增! 一、保留好购买凭证 一般固盘约有3~5年的保固期限,保固期限会从购买日期起算,由于固盘没有像主板或显示适配器,有所谓的登录上传发票的方式,所以保留购买凭证(发票、收据、电子发票等等)就显得特别重要,若是购买凭证遗失,会改为以出厂日期起算,这其中可能至少差了一周以上的时间,身为一个积极的消费者,小编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权益的! 二、拆开固盘包装 咳,有看过上一篇的估计要说小编又皮在痒了…我敢发誓,绝对不是! 拆开固盘包装真的需要一点小方法,通常2.5”的SATA或M.2 PCIe的固盘都是装在泡壳内保护,尤其是M.2的固盘,薄薄一片比内存还脆弱,太过暴力拆开估计能看见固盘在手上一分为二。 小编我会将泡壳撑开后把固盘推出来,而不是硬抠,在这部分十铨的泡壳还挺人性化的,在两侧有挖出手指头可以施力的空间方便我们将固盘拿出,依小编的经验,可不是每家都有做这个贴心小举动喔! 另外,像2.5” SATA固盘的外壳,旁边通常都会贴上一条易碎贴,千万别手贱去拆它啊..这个易碎贴要是破了,原厂通常都是不保固的,而M.2的部分也有类似的保固条款,要是上方的产品贴撕掉了也是不保固的!千万别一时爽快撕下来,到时后悔莫及! 三、确认安装位置 这里开始就要区分2.5” 固盘和M.2 PCIe了,两者接口完全不同,对应在主板上的连接位置也不同。2.5”的固盘所支持的接口是SATA,比较麻烦一些,需要个别连接电源线和SATA线,详细位置如附图 (主板SATA位置) (POWER线) (2.5”SSD两个接口) 但其实小编有着处女座的强迫症,比起上述的界面,M.2 PCIe的出现对小编来说简直就是一大福音,一次减少了两条线的连接,只需要把这片可爱的小东西插上主板并锁上就完事儿了,详细插口请看下图 (主板M.2位置、螺丝锁上) 四、如果要当作系统碟 首先你得有一颗带有Windows安装软件的U盘,插上计算机并开机后先按DELETE进入到BIOS,确认台式机是否有辨识到刚刚安装的固盘及U盘 (BIOS画面截图) 之后到BOOT的位置,将U盘移至第一顺位,并将刚刚装上的硬盘调整为第二顺位,按下F10即可储存变更并离开BIOS。 (BOOT顺序截图) 如果有依照刚刚的顺序调整,在离开BIOS后台式机应该会自动重启,并进入到准备安装Windows的画面。 安装Windows前,会先要求你要格式化固盘,格式化后你可以选择要不要分割容量,分割出来的就是你的本机磁盘(C:)、本机磁盘(D:),俗称C槽和D槽。 小编个人建议,若是预算有限的朋友,可以切割出一个容量较小的C槽及容量较大的D槽,应用程序尽量往D槽丢,C槽越单纯越好,单一硬盘的坏处,就是如果硬盘真的出状况,数据可能会一并消失,务必要做好在线云端备份的动作哦! 若是预算比较足够的朋友,建议可以买一颗容量较小的固盘当作开机碟(C:),再买另一颗容量较大的固盘当作资料碟(D:),这样就不需要特别做分割,直接拥有两颗硬盘做不同槽,而且若是开机碟出现状况也不用担心数据碟的数据受影响。 五、如果单纯当作数据碟 只是想扩充一颗硬盘存放数据的话完全可以跳过前面那个步骤,不过这边需要注意下,理论上安装完开机进入Windows后,你还是无法在本机中看到新的槽,原因是这个硬盘尚未被格式化,是没办法直接用的。 遇到这个状况不要慌,请将鼠标移到左下windows图标的地方,按下鼠标右键 (截图) 接着选择磁盘管理,原本有安装Windows的SSD在这里应该会显示为「磁盘0」,而你新安装的固盘会显示为「磁盘1」,如图 请在磁盘1的区域按下右键,选择格式化,一般来说按照原先预设的NTFS格式即可,接着按下确定,系统就会自动开始帮你格式化,你只需要稍等一会儿,待格式化完成后就可以在本机中看到自己新的磁盘区啰~ 六、确认速度是否达标 目前市面上的厂商在固盘的部分都会将读写标示在官网和包装上。 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厂商目标速度其实是他们实际能测得的数据中偏高的数值,换句话说,如果你运气普通,拿回家测得的数据会略低于标示但不会差多少,而若是你运气逆天,也是有可能拿到更快的固盘!毕竟不是同样的控制器搭配同样的闪存IC就都会有同样的结果,别强求和标示一模一样。 一般小编在测固盘的时候常用的软件有几个,由于算是初阶教学就先不解释软件中细项的实际意义了,各位初步先看到Sequential(连续读写)标示的速度是否符合标示即可~ 首先是最常用的CrystalDiskMark(简称CDM) 这款软件的测速上准确性挺高,算是厂商及评测都会使用的一款软件,在更新内容的速度上也是挺快,(重要的是,可以切换超可爱的背景画面*\>0。 再来是常在评测中看见的AS SSD Benchmark! 这款的特色是除了可以测试读写速度外,还可以从上方View的位置切换成IOPS数据,算是他们家蛮独特的功能,使用时直接按下下方的Start并等待一段时间及可,非常简洁! 总之,在线能载到的测速软件非常多,真要列举完全列不完,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都去载来玩玩看,但千万记住别载到带有恶意病毒的软件啰! 其实固盘的进阶应用还包含了各式不同类型的RAID方式,但考虑篇幅的因素我们暂时保留,以后另外再开一篇为大家说明,如果真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参考之前曾做过的INTEL RAID0教学文。 今天就先介绍到这边啦,这系列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还不那么了解台式机内部零件该怎么操作的朋友,希望在看完这两篇文章后,能让你们勇敢地跨出DIY的第一步!
Read more台式机装机,一个你听过我听过他听过,但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不是那么熟悉的词。整个装机包含了许多不同的零件,不同的步骤,不过相较于改车、房屋装潢等等的大工程来说,台式机装机是一个简单很多的选择,价格上也便宜许多,毕竟小编每个月就这么点微薄的薪水,玩玩装机也就差不多了。 不过虽然相对简单,整个装机还是包含了各式零件,全都一次讲完的话你们会想杀了小编,为了保命,今天我们就先从内存开始吧! 很多朋友在使用计算机一段时间后,会遇到速度变慢而出现想升级台式机的念头,而通常升级的第一反应不外乎就是固盘和内存,接下来,就是从EC购物平台上或是从店家买回内存后,你该做的5件事。 一、拆开内存包装…..(主管:你是不是想被打,想被打直接说阿!) 咳咳,不是,你们先停手听我说,包装也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内存包装大概分成泡壳、纸盒袖套等等,设计风格每家略有差异,不过重点是包装上所标示的信息,虽然网络上都能看的到详细的规格及信息,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在购买当下拿起手机查的,这时候包装上的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 十铨T-FORCE内存在包装上算是小编比较满意的,有清楚标示产品的规格、特色、ICON化的介绍,一目了然又不会太过拥挤。 拆开外包装后得取出内存,这时候别太过暴力啊,金手指和IC很脆弱,一不小心会弄伤它的,我们得像对恋人般的温柔... 二、来一次全身性外观检查 (拿着内存时尽量避免挤压到IC颗粒),主要检查的项目有: 1.金手指是否全新(无刮伤、氧化) 2.PCB是否完整(无断裂、毛边) 3.散热片是不是平整之类的 不过小编每天经手这么多内存,倒还真没遇过一打开就有上述问题的状况,各位就当作保障自己权益的例行检查就行,不用过于担心。 再让小编唠叨一下,还有一件事须稍微注意,就是买回来的每一条内存上,都会有产品序号贴,这个贴纸千万别撕下来,我们知道目前市面上的内存都是终身保固,而你得有这个贴纸才会被受理保固。 三、插上主板啦 内存在设计上都会有防呆设计,中间凹洞的左右两边长短不同,各位记得注意插的方向,不然硬插下去可能金手指就直接断给你看哦! 而每张主板的走线方式略有差异,建议如果是插两支的状况下,先参考主板使用手册,确认双信道的位置,如下图为ASUS主板使用手册上的说明 插上内存的手法在之前的“内存简易除错流程”这篇文章中有说明,还没看过的朋友赶紧去参考参考。(小编温馨提醒:记得插拔内存前须确实把电源供应器关闭后再动作,否则持续供电的状况下有可能造成内存损坏哦!) 四、BIOS设定 插上后确认其他组件也都没有问题后就可以开机了,这时候不要急着进入到Windows打开游戏,我们需要先进入BIOS确认内存状况。 很多小伙伴不知道为什么很害怕BIOS这个词,感觉好像要做什么很难的事,但其实进入方法很简单,只要按下开机键后看到第一个画面按下DELETE键,或是按完开机键后就死命的按DELETE就好(别害怕小编都是这么干的.....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顶多就是你的DELETE键寿命缩短了一些.....) 主管别再揍我了!!!实在是屏幕反应比较慢,看到画面都已经进入Windows会来不及按呀! 好我们回归正题...进入BIOS后各位基本上看到的是简易模式画面,会列一些基础信息,能调整的东西不多。 我们需要进入到进阶模式才能对内存多动一些手脚,由于不同主板厂会有不同的热键,建议各位可以看一下画面上的说明。 目前市面上频率3200MHz以上的内存都是以超频内存为主,少数符合JEDEC原生3200MHz的规格占比仍较少,就更不用说3600MHz、4500MHz等等的高频率都需要进BIOS设定,该如何运行到厂商所标示的频率规格让我们继续看下去,看完别再问小编为啥买3600MHz回家一看只有2666MHz拉~ 目前市面上板厂主要有四大家,又有分为INTEL和AMD,小编在这里先举其中一种来当例子。 以ASUS的INTEL系列主板为例: 进入Advanced Mode后,使用键盘的右向键移动至“Extreme Tweaker” 接着找到“Ai Overclock Tuner”,按Enrer选择后改为XMP,即可F10储存离开BIOS。 这是单纯开启XMP去读取内存内SPD内容的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刚入门的玩家,手法简单,须注意事项少,按部就班就可正确超频至内存标示频率。 如果想要尝试着自己手动调整频率玩玩看的朋友,这边也简单的介绍一下手动超频的方式,不过由于数值组合搭配方式以及一些更细项的调整需要经验累积,小编这边不过多提及,毕竟超频的世界博大精深,不是这短短一篇就能说尽的。 一样是在“Extreme Tweaker”页面,我们这次找到“DRAM Frequency”并按下Enter后,就可以发现有很多频率可以选择。 选择完想设定的频率Enter确定后,我们往下找到“DRAM Timing Control”并Enter进入,就会看到“DRAM CAS# Latency”,这就是我们俗称的CL值,从这个值往下的三格都需要配套调整,这部分就交给玩家们自行去尝试,小编不多做赘述。 不过还没有结束唷~CL值调整完后我们还得考虑电压的部分,请方向左键回到刚刚设定CL的上一页,往下找到“DRAM Voltage”输入电压,这部分一样需要经验判断多少电压才足以支撑设定的频率,小编不多谈。 但是温馨提醒,电压建议是一点点一点点的加上去,一次设定过高是会造成内存损坏的哦! 刚接触的玩家在这边有可能会因子值搭配不合适或是设定超出主板和CPU所能支持的最高频率,而导致不断自动进入BIOS、进不去Windows的状况,这时候别太过担心,不是内存出了问题,只需要再调整一下数值,或是按下快捷将所有设定还原为default出厂值,就可以进到Windows啰! 五、确认超频信息 到这边为止基本上前置作业就都完成了,不过还先别急着玩游戏呀,骚年,我们总得确认下刚刚辛苦调整的内容是否确实运行中。 小编习惯使用CPU-Z这个软件来确认内存运行状况,下载后执行软件,可以看到上方有个“Memory”,点下去,这时候请各位视线集中在下方的DRAM Frequency,上方显示的数值乘以2就是你实际运行中的频率啦~ 啊?你问我为什么要乘以2?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所谓的DDR4,其实前方的英文全名是Double Data Rate,所以我们在计算频率上就需要Double一下~ 而频率的下方也可以看到运行中的CL值等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持续往下深入研究。 好啦~到这边为止该做的5件事告一段落,做了这么多大家肯定也累了,关于内存最基本的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勇于尝试自己购买零组件升级计算机或是自行装机哦~ 另外如果小编发现大家踊跃留言表示希望能更深入的介绍内存超频,也会再为各位另外开一篇分享一些个人经验的,那我们就下期再见啰! 下一篇:《固態硬碟開箱使用教學–拿到新SSD你該做的6件事》
Read more你在使用内存时有遇到什么安装或开机的问题吗? 你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内存吗? 现在就让我们来简单介绍内存简易除错流吧! 一、安装方式 1.正确安装内存手势,确保内存金手指受力平均,避免造成损毁 2.安装内存时,确保内存金手指与主板插槽无灰尘或异物,如有异物或毛屑易造成烧焦的状况 二、无法开机(无法进入BIOS) 1.先参考主板内存插槽顺序→将内存(单支或双通道)安装在主板正确的内存插槽→确认是否可正常开机 各家主板的内存插槽皆有自定义顺序,请先参考主板说明书 2.如安装正确位置仍无法开机→将单支内存轮流安装在主板插槽上测试→确认哪一支内存有问题/如确认有无法开机的状况请连络原厂送修 3.交叉比对测试主板的内存插槽是否有问题→将可正常使用的内存轮流安装DIMM1 ~ DIMM4,确认DIMM槽是否皆可正常运作 4.如手边有其他主板→将内存安装至不同主板确认是否可正常使用→如同样无法使用则可推断应为内存状况 三、RGB灯效问题 1.如灯条的灯不亮,大多是LED灯问题,可直接送修 2.如灯条的灯无法控制,请先只安装一种RGB软件尝试,或更新RGB软件至最新版本,同时确保其他软件已完全移除安装 3.请勿使用酒精或橡皮擦擦拭金手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