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固态硬盘的 TBW 是什么?一文看懂“耐用度”关键指标!

买内置固态硬盘时,大家通常先看“速度”和“容量”,但还有一个常被忽略却非常重要的指标——TBW。下面用最简单的方式带你搞清楚什么是 TBW,以及它为什么会影响内置固态硬盘的“寿命”。

技術文章內文圖_1200x628

TBW 是什么?
 
TBW 全称 Terabytes Written(总写入量,单位为 TB),指一块内置固态硬盘在不影响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一生累计可写入的总数据量。

举例:若一个 2TB 的内置固态硬盘标注 2,000 TBW,表示其可承受 2,000TB 的累计写入量。正常使用下,要写满这个数值其实非常难。
 
TBW 就是内置固态硬盘的“体力值”

TBW数值越高,内置固态硬盘越“耐用”。这主要与所用 NAND 闪存颗粒的类型与品质相关(如 TLC、QLC 等的耐久度不同)。

对普通玩家或上班族来说,日常使用几乎不可能在保修期内把盘“写爆”。

但以下族群需要特别关注TBW:
 
  • 经常剪辑视频、修图或备份大量文件的内容创作者
  • 频繁写入的服务器 / NAS的用户
  • 经常安装/删除游戏、搬运海量数据的重度使用者

因为每次写入/擦除都会使 NAND存储单元逐步磨损,TBW 较低的内置固态硬盘更容易较早达到寿命上限。

技術文章內文圖2_1200x628
 
TBW 怎么算?
 
公式:TBW ≈(容量 GB × NAND 耐久度)÷ 写入放大系数(WAF)
可把 TBW 理解为下面三件事的“合成结果”:
 
  • 容量(Capacity):容量越大,NAND 存储单元越多,写入更易分散,寿命更长。
  • NAND 耐久度(NAND durability):不同闪存类型(SLC/MLC/TLC/QLC)的可擦写次数(P/E次数,Program/Erase Cycles)都不同。
  • 写入放大系数(WAF):为存储同样的数据,内置固态硬盘控制器实际需要写入的“额外工作量”。WAF越低,耐用度越高。

直观示例:

1TB(约 1,000GB)的 TLC 固态硬盘,若 NAND 耐久度≈1,000 次 P/E 循环,WAF=1.5,则 TBW ≈ 1,000GB × 1,000 ÷ 1.5 ≈ 666TB。

技術文章內文圖3_1200x628
 
记住一句话:
同一系列里,容量越大 → TBW 通常越高 → 寿命越长。
 
总结
 
TBW 代表一块内置固态硬盘一生能承受的总写入量,TBW 越高=耐用度越好。普通用户几乎触及不到上限;但若你经常处理大文件或频繁备份,务必留意 TBW。速度带来性能,耐用决定长期稳定。

以上就是今天的干货。想了解更多固态硬盘的选购与使用技巧,欢迎持续关注小编,我们下次见~


 

站内检索

找不到想要的产品或内容?试试输入关键词吧!

Please Enabl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user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