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關閉電腦並拔除電源線。 在主機板上找出M.2 SSD插槽 由於每片主機板的設計都不同,如需確切位置請參閱主機板的使用手冊。 插入M.2 SSD 因主機板的差異,在安裝 M.2 SSD產品前,請需先移除主機板上的散熱片或螺絲*註1,並請確認M.2 SSD 與插槽介面相符。 註1: 請卸除M.2 SSD插槽之所有螺絲,並確認無其他干涉。 安裝 SSD 時,請小心拿著M.2 SSD產品的左右兩側並將產品接口與插槽凹口對齊,然後以20度角插入M.2 插槽,再將螺絲栓入主機板上的安裝孔洞中。 完成組裝 & 啟動電腦 啟動前請檢查無螺絲、零件、異物掉落於主機板上。 注意事項: 安裝時請儘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觸PCB版上零件,避免靜電對零件造成損壞 鎖附尾端螺絲時須注意避免碰撞板上IC零件造成脫落
雖說RGB燈效這檔事已經出現了幾年,大家的熱潮也不如最一開始那麼瘋狂了,但抱持著堅定的信仰,依舊選擇RGB產品的大有人在(包括小編我自己) 想了想,現在關於燈效控制的軟體多不勝數,那麼,該選擇哪一個軟體,以及該怎麼操作? 貼心的小編選擇四大主機板廠軟體為各位作介紹以及教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哎不是小編我在說,目前四大主機板廠的軟體在整合度上完全是領先群雄,基本可以控制市面上90%的燈效配件,所以在推薦優先度上肯定是名列前茅啦! 【ASUS-AURA】 首先來看華碩ASUS的Aura,說來恰巧,在小編著手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接到華碩朋友的訊息,說之後ASUS Aura會和其他與華碩主機板相關的軟體一併整合進一個叫「Armoury Crate」的整合軟體內,這算是現階段各主機板廠為了玩家們著想所走的趨勢,但目前還在過渡期,所以小編還是先從ASUS Aura的軟體介紹起。 一開始玩家們都還沒有軟體時,可到以下鏈結進行下載:https://www.asus.com/campaign/aura/jp/download.php 而現在下載來的是1.07.79版本,從這往後的版本都可以完整操控咱們十銓最美麗的XTREEM ARGB記憶體,那美輪美奐的發光模式,看的小編一陣香… T-FORCE XTREEM ARGB:https://www.teamgroupinc.com/tw/product/xtreem-argb-ddr4 開啟軟體後可以先看左上角呢,它顯示的是目前有被軟體偵測到可連動的配件,白色狀況是連動中,如果點下去變成紅色,就是斷開連結! 左方的這整排,就是各種不同的燈效,玩家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發光模式,看你是要一閃一閃亮晶晶,還是轉吧轉吧七彩霓虹燈,都是沒有問題的~ 然後中間這邊算是比較細節的,你可以選擇所有發光的部分都同一種顏色,或是可自行設定每一個區塊個別要發什麼樣的光,如果想都同一顏色,就點選Single Color,如果是想自行設定,就點選By areas 然後下方就可以挑選你主機板上的某個發光位置,或是記憶體上的某一顆燈珠要發什麼樣的光,完全自行配置,這對想好好設計自己燈效風格的朋友來說,簡直就是一大利器,小編當初可是心動不已,載下來當晚也沒幹啥,調著調著四個小時就過了,回過神來一陣懵逼,也沒調出什麼特別厲害的色調 最後就是可以調整顏色(1)、色調(2)、飽和及亮度(3),這算是幾乎各家的燈效控制軟體都有支援的功能,比較普通小編就不贅述 整體來說,華碩的燈效控制軟體功能性蠻齊全的,能選擇的燈效也非常多樣,更是能個別控制每一個燈珠的顏色,有使用華碩主機板的朋友,小編是非常推薦這款軟體。 【MSI-MYSTIC LIGHT】 接著我們來看微星MSI的Mystic Light,說到這個軟體咱必須先來看他們的下載頁面,給你們梳理梳理: https://www.msi.com/Landing/mystic-light-rgb-gaming-pc/download 在頁面中選擇到”軟體下載”的位置,你們首先會看到一個DRAGON CENTER(UWP版本),這是一個整合型的軟體,內部結合了許多與MSI相關連的軟體,若您是使用“Windows 10”的作業系統,就需下載這個整合型的軟體,再從中去下載Mystic Light。 而您若是使用“Windows 10以下”的作業系統,且符合頁面上支援的主機板型號,那麼您須將頁面下拉,並找到Mystic Light 3這個軟體,才可以控制燈效。 別說好複雜呀,人家肯定也得跟著時代進步不斷的推陳出新,但同時必須保留一些使用較舊系統的人的權利,過渡期嘛,能用最重要。 說完了下載方式我們來看看軟體怎麼操作,點開DRAGON CENTER後會先運行下載內部包含的軟體,接著正式進入後你們會看到頁面左方有一排軟體可選擇,請動動你們可愛的小指頭,選到咱們今天的主題“Mystic Light”。 進來後會看到一個總畫面,這個部分是讓你所有只要有RGB並且相容Mystic Light的配件進行一個同步的位置,隨意選擇右方你想要的LED Style,就可以整台機器都運行同樣的燈效。 而您若是想單獨控制獨領風騷的十銓T-FORCE電競記憶體….. 對,你們必須得嘗試!因為單獨控制不僅能有許多的效果,同時還可以自己定顏色!這可是整台機器同步時無法選擇的騷操作~ 將上方從連結的圖形,點選到“DRAM”的位置,你們就可以選擇喜歡的模式以及設定一個專屬於自己喜愛的顏色啦,別忘了無論是整機同步還是單獨控制記憶體,都要按下右下角的Apply才會運行啊。 使用MSI主機板的同鞋,心動不如馬上行動,買上一套十銓T-FORCE記憶體條,讓您的記憶體跟隨桌上型電腦一起搖擺~ T-FORCE記憶體:https://www.teamgroupinc.com/tw/products/t-force/gaming-memory/#product-box-95 【GIGABYTE-RGB FUSION 2.0】 再來是技嘉GIGABYTE的RGB FUSION 2.0,這個軟體相對於前面兩個來說,下載位置單純了些,頁面中只有一個東西可以下載 https://www.gigabyte.com/MicroSite/512/download.html 你們直接點選Download就行了,小編也不多廢話 打開軟體後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主機板燈效控制畫面,畫面最左上角會自動讀取你使用的主機板,小編手邊的H370算是較舊款的,最新的都給超頻部門搶去測試了,你們趕緊幫小編去找技嘉再寄一片最頂級的來(X 畫面中我們分成三區塊來講,首先你們得在1區塊選擇你們要控制哪一條燈的效果,第2.3區才會亮起來給你操作,2區塊呢是選擇你們要怎麼樣的效果,而3區塊是選擇你要的顏色、發光速度、亮度等等,挑完喜歡的後按下APPLY即可。 不過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得操作操作咱們十銓T-FORCE閃亮的記憶體條,這麼好看的東西你們說是不是? 從最左方點選主機板下面那個長的很像記憶體的圖案,你們會看到和主機板畫面差不多的空間配置,只是少了選擇發光區域的部分,後續的操作也差不多,包含了發光效果、顏色、速度、亮度的調整,想怎麼整就看各位玩家的創意和想像力啦! 偷偷說小編自己覺得速度調太快的話,平常使用實在太札眼,所以你們如果有仔細看圖會發現小編的速度大概都調整在一半左右,訣竅告訴你們了,調整時千萬別亮花了自己的眼睛。 【ASROCK- Polychrome RGB】 雖說在國內華擎的主機板名氣沒有一些國產品牌那麼響亮,不過他們在國外也是四大板廠之一的啊,同時他們所做出的燈效控制軟體也挺方便,所以小編這邊也一併為各位介紹介紹,有需要的小夥伴才有參考的地方~是不是特別佛心 軟體下載的部分我建議各位到他們官網,從產品找到自己正在使用的主機板,往下滑可以找到“支援與下載”,接著點選檔下載,然後找到最下方有個【測試版】ASRock Polychrome RGB,這才是最新版的燈效控制軟體 這邊需要注意的是,AMD平臺和INTEL平臺下載到的版本號不同,請一定要到正確的對應主機板下方下載軟體!!! 上方是Z390的主機板下載截圖,這邊再附上我在X570主機板下方頁面的截圖給各位參考,版本不一樣喲~ 操作上一樣可以分為整機同步燈效,以及個別單獨操作騷氣滿點的十銓T-FORCE記憶體條,我們先來看看記憶體+主版同步的部分怎麼操作: 首先得先于左上角選擇Onboard LED頁面,接著下方左側會看到DRAM的圖示和文字,點下去就對啦~ 在選擇DRAM和主機板一起同步燈效後,只能選擇Style,這可能也是這個軟體上唯一比較大的限制 不過小編覺得也沒什麼關係,ASROCK內建的各種Style都挺好看的,對小編這種比較懶的人來說,直接幫我調好各種好看的模式簡直是福音。 那如果你是屬於特別勤勞的那種類型,而且對於自己的主機發亮風格有深深的執念,那麼你需要接著看下去~ 要切換到單獨控制記憶體之前,你需要先把剛剛上方選擇的「DRAM」再點擊一次取消選擇,才有辦法于左上角切換頁面!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不要再問為啥我的「Component」不能點了,因為你沒先取消連結同步呀可愛的孩紙 取消DRAM後,左上方點選「Component」進到單獨控制記憶體的頁面,就跟前面的幾個軟體差不多,可自行調整顏色、亮度、風格等等,甚至可以單獨關閉記憶體發光,整體來說前面幾款軟體有的它也都有,使用華擎主機板的朋友不須擔心過多。 T-FORCE XCALIBUR Phantom Gaming RGB DDR4: https://www.teamgroupinc.com/tw/product/xcalibur-rgb-pg-ddr4 基本上到這邊為止四家主機板廠的燈效控制軟體也介紹得差不多了,功能上大同小異,但共通的是他們的整合性都非常厲害,可以同時控制主機板、記憶體、固盤、鍵盤、滑鼠等等的配件,小夥伴們就不需要安裝一大堆軟體去個別控制,最重要的是!!!趕緊入手一套十銓T-FORCE RGB記憶體,讓你的桌上型電腦更美麗~ 那我們就下篇文章再見啦!各位小夥伴記得想我,給你們一個大寫的啾咪~
NVM Express(NVMe),或稱非揮發性記憶體主機控制器介面規範(英語:Non-Volatile Memory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縮寫:NVMHCIS),是一個邏輯裝置介面規範。它是與AHCI類似的、基於裝置邏輯介面的匯流排傳輸協定規範(相當於通訊協定中的應用層),用於存取通過PCI Express(PCIe)匯流排附加的非揮發性記憶體媒介(例如採用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機),雖然理論上不一定要求PCIe匯流排協定。 而NVMe 1.3 與 1.4 是版本代號,可支援的速度與容量以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 舉例1.4版本說明: NVMe 1.4 三項重大改良,包括:NVM Sets、PLM (Predictable Latency Mode) 及 RRL(Read Recovery Level)。NVM Sets 改良分工機制,舉例1部4TB SSD(內部4通道傳輸),但 NVMe 1.3只看成「單一4TB」空間,只將資料隨意寫入4TB任何區域,導致各通道互相擠塞。但憑NVMe 1.4 的NVM Sets新指令,4TB 將劃分為「4 個1TB」空間,每條通道只獨立存取1個1TB空間。NVM Sets有效縮短延遲時間,兼減少刷寫損耗。
Solid State Disk 以下簡稱SSD,一般稱呼為固態硬碟,當然,傳統式硬碟不是「液態」硬碟,固態硬碟泛指使用NAND Flash組成的固態硬碟,其特別之處在於沒有機械結構,只是相對原來傳統硬碟碟盤式旋轉設計,完全電子訊號傳輸,利用傳統的NAND Flash特性,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片)組成,透過兩個單元的設計組成而達到資料儲存的目的。以區塊寫入和抹除的方式作讀寫的功能,因此在讀寫的效率上,非常依賴讀寫技術上的設計,與目前的傳統硬碟相較,具有高速度、低耗電、耐震、穩定性高、耐低溫等優點。
RAID 0 是一種磁碟陣列,需要兩顆相同型號容量的SSD方可使用,可增加容量與速度。另外可搭配使用RAID 1,5依照使用者需求來組成RAID各種型態。如何RAID 0 依照各家主機板BIOS設定有所不同,也可參考十銓大補帖文章-SSD RAID 0 步驟教學 : https://teamgrouptools.blogspot.com/2020/01/2.html
Windows 10 和Windows 8.1作業系統及較新版本的Ubuntu和其他Linux版本,皆已包含支援PCIe NVMe的驅動程式,不需要再安裝任何驅動程式。 但Windows 7作業系統則不包含PCIe NVMe驅動程式,所以會無法識別PCIe NVMe SSD。 若要在PCIe NVMe SSD上安裝Windows 7作業系統: 十銓官網「支援下載」頁面,下載NVMe驅動程式及安裝說明: 參考下方Microsoft連結以獲得更多資訊。 https://support.microsoft.com/zh-tw/help/2990941
因現今SSD顆粒製成多採用TLC/QLC,抹寫次數與效能不如SLC/MLC,故部分SSD品牌會加上RAM當作快取記憶體,提升SSD效能,在PCI-e Gen3的M.2 SSD產品較為常見。
考量到PCIe/SATA/USB 等不同介面之裝置,各自之腳位訊號與電氣特性皆存在著極大差異。M.2 為此定義了多組的插槽防呆設定,避免不同硬體介面裝置因位腳座尺寸相近,而產生誤插,最後導致不正常運作或損壞之困擾。
若於不開機時RGB仍亮著,建議從電腦後方將總電源關閉,因RGB燈光為單獨線材與主機板連接,當主機板供電時即會發光,長時間發光會維持一定的溫度,須注意長時間維持發光可能導致LED壽命加速老化。
1.目前市面上主流M.2 SSD 為2280規格插槽,傳輸速度支援Gen3x4 / Gen4x4 2. 2.5吋 SSD 主流為SATA III,傳輸速度支援SATA III 6Gb/s
因無法預知使用者的作業系統版本及使用方式,所以SSD在出廠前不會預先進行初始化及格式化。請您在第一次使用時,根據您的作業系統執行初始化及格式化後,才能正常使用SSD。
S.M.A.R.T指的是自我監控分析與報告技術,也是一種內建於硬碟和 SSD 中的監控功能。 此技術能讓使用者監控裝置的健全狀況, 並透過特別為 S.M.A.R.T. 功能設計的監控軟體進行監控。十銓所有的 SSD固態硬碟皆支援 S.M.A.R.T。
pin為主機板針腳,Delta支援3 pin or 4 pin的5V接頭,Delta S支援4 pin的12V接頭,Delta R支援USB 9 pin的接頭,更詳細的主機板針腳說明請詳見主機板廠手冊。
SSD上一共有三個接頭,分別為SSD電源線、SSD SATA線、燈板電源線,若需發光則需將燈板電源線接上正確的主機板接口,SATA線功能為連接SSD本體與主機板。
因快閃記憶體的缺點在於有寫入/抹除資料次數的限制,為了延長產品壽命與可使用時間,SSD韌體中都設計有耗損平均技術,又稱為平均抹寫儲存區塊技術,將每個區塊的磨損狀況平均化,使產品壽命延長到最佳化的地步,以符合系統需求。
TRIM是一個指令,Win7 作業系統會告知SSD哪些資料區塊即將不再需要使用,且可以將存在的資料擦掉,釋放出空間,這功能跟garbage collection相近,且都是利用工作空檔執行,進而讓效能最佳化。
瞭解PD400外接硬碟的防潑、抗水與防塵功能,並瞭解若不小心將外接固態硬碟弄溼時的處置方式。 PD400外接固態硬碟在塞上防塵塞的情況下具備防潑、抗水與防塵功能,並且已在受控管的實驗室環境條件下測試,PD400可達防塵、防水IP66等級。 防潑、抗水與防塵功能非永久狀態,並可能隨日常使用造成的耗損而使效果下降。液體損壞不在保固範圍內,但您可能享有消費者保護法所保障的權利。 PD400外接固態硬碟可抗意外潑濺的常見液體,例如汽水、啤酒、咖啡、茶和果汁。遭到潑濺時,請使用沾水紙巾輕擦拭受影響的區域,然後擦乾外接固態硬碟。 瞭解PD1000外接硬碟的防潑、抗水與防塵功能,並瞭解若不小心將外接固態硬碟弄溼時的處置方式。 PD1000外接固態硬碟具備防潑、抗水與防塵功能,並且已在受控管的實驗室環境條件下測試,PD1000可達防塵、防水IP68等級(在水下1公尺可達1小時)。 防潑、抗水與防塵功能非永久狀態,並可能隨日常使用造成的耗損而使效果下降。液體損壞不在保固範圍內,但您可能享有消費者保護法所保障的權利。 PD1000外接固態硬碟可抗意外潑濺的常見液體,例如汽水、啤酒、咖啡、茶和果汁。遭到潑濺時,請使用沾水紙巾輕擦拭受影響的區域,然後擦乾外接固態硬碟。 保固內容: 經進水指示貼紙確認為浸入水中而導致損壞時不保固。 使用時請避免以下情形: 游泳或淋浴時攜帶外接式固態硬碟。 讓外接式固態硬碟在高速水流中沖刷,例如進行淋浴、滑水、衝浪、騎乘水上摩托車等等。 在三溫暖或蒸氣室內攜帶外接式固態硬碟。 刻意將外接式固態硬碟浸入水中。 在建議的溫度範圍之外或極為潮濕的情況下操作外接式固態硬碟。 讓外接固態硬碟於過高處掉落或受到強烈衝擊。 將外接固態硬碟拆解,包括拆卸螺絲。 讓外接固態硬碟接觸到酸鹼性或腐蝕性較強之物品,如肥皂、清潔劑、香水、驅蟲劑、乳液、防曬乳、油、除膠劑、染髮劑等。 不小心掉入水中: 如果不幸掉入水中時,先使用柔軟、不起毛絮的布(例如拭鏡布)擦乾,並將USB 頭向下輕拍將水排出,並放置於陰涼通風處或置於電風扇前方吹拂,靜置5小時候再使用。 若是掉入非清水的液體中時,請先以沾水紙巾擦拭受影響區域再依上述方式處理,切勿使用外部熱源將外接固態硬碟烘乾,或使用異物(例如棉布或紙巾)插入外接固態硬碟接頭。
近期win 10作業系統升級為1803版本有造成搭載英特爾SSD 600p系列、SSD Pro 6000p系列PC當機且重開機後,重覆進入UEFI畫面。此外,它也造成搭載東芝XG4、XG5和BG3系列SSD的PC電池續航力下降及電腦發燙的問題。 解決方式 : 微軟於2018/5/23釋出的更新程式KB4100403 將使Windows作業系統升級為Build 17134.81版本,它並未包含新的作業系統功能,最主要的是解決英特爾、東芝SSD PC安裝Windows 10 1803版的狀況。微軟會開始透過Windows Update部署更新。進階用戶則可從5月25日起,手動下載最新更新程式。方法是從「設定」頁的「更新&安全性」進入「Windows Update」,再經由「檢查最新更新」下載安裝。 相關更新內容請參照以下Microsoft官網連結: 中文版:https://support.microsoft.com/zh-hk/help/4100403/windows-10-update-kb4100403 英文版:https://support.microsoft.com/en-us/help/4100403/windows-10-update-kb4100403
如果Windows 7或Windows Vista中的磁碟驅動程式為停用,就會發生這個問題。在您變更開機磁碟機的 SATA/RAID 模式之前,必須啟用此驅動程式。請參閱: https://support.microsoft.com/zh-tw/kb/922976
沒錯!這次是我們這系列第一次開箱文! 十銓這次推出的DELTA TUF Gaming Alliance RGB SSD(5V)和CARDEA II TUF Gaming Alliance SSD聯名款都極具代表性,前者算是業界僅此一家、絕無僅有最大發光面積的2.5” SSD,後者則是TUF Gaming Alliance第一款認證的M.2 SSD! 了解更多: https://www.teamgroupinc.com/en/news/ins.php?index_id=134 首先,我們用稍快的方式瀏覽一下ASUS TUF Gaming這款最新上市的TUF Gaming Z490-PLUS[WI-FI],外觀上承襲TUF Gaming Alliance主板視覺一貫的黑金兩色,在I/O擋板及南橋上搭配獨特的斜紋設計,完整地展現了TUF Gaming硬派軍事風,小編看的兩眼直冒愛心,發售當天就跑去討了一塊來玩玩(我就不要臉)。 功能的部分,小編就不花太多篇幅介紹,重點還是跟DRAM還有SSD相關的內容,畢竟十銓還是以這兩類產品為主力。 這款新的DELTA TUF Gaming Alliance RGB SSD(5V),比較前一代DELTA S TUF Gaming Alliance RGB SSD(12V)聯名款,主要差在燈源線接口,由於有些主板僅支援5V或12V接口,而TUF最新Z490及B550系列主板皆已支援5V header,所以DELTA 5V的版本當然有跟著推出的必要囉~! 重點,因為不同燈源接口的關係,新款的表面是可以在同一面呈現炫彩流光的,而前一款單次只能呈現一色去輪替,有不同的美感。 說了這麼多,百聞不如一見,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產品長什麼樣子吧~ T-FORCE DELTA TUF RGB SSD: https://www.teamgroupinc.com/tw/product/delta-rgb-tuf-ssd 而另外一款,是有風暴女神之稱的CARDEA II PCIe SSD也做了聯名款啦!!! 首先,這款產品本身在M.2 PCIe SSD裡真的是帥到爆!流線型的散熱鰭片,中間一個大大的T-FORCE LOGO,完整表現十銓大方的設計風格,下方TUF Gaming Alliance x CARDEA II的聯名字樣更是讓人熱血沸騰! 其次,這可是TUF Gaming Alliance「首款」認證聯名的M.2 PCIe SSD!既然是首款,肯定是有值得TUF Gaming Alliance負責人青睞的地方,相信不會讓各位失望,我們就趕快先來看看這款的樣式吧~ T-FORCE這款PCIe的散熱鰭片設計富含巧思,根據小編了解,這款散熱鰭片的設計,是經各種實驗測試出具最強散熱效果的鰭片角度,T-FORCE真的很為消費者著想! T-FORCE CARDEA II TUF M.2 SSD: https://www.teamgroupinc.com/tw/product/cardea-ii-tuf 簡單產品介紹結束~讓我們實際上機來看看效能如何!畢竟有美麗的外觀以外,效能也是玩家們非常重視的一個要素! (唉,現在的社會要求必須兼具外在美以及內在,難怪只富有內在的小編到現在還單身…) 產品上機後讓我們來用不同軟體測試看看表現怎麼樣,小編這邊就不特別測試DELTA TUF Gaming Alliance(5V)的部分,畢竟2.5”的SSD速度達到讀寫都有500以上,就是一款好的SSD,550MB/s跟540MB/s的速度差異在使用上壓根兒感受不出來,我帥我任性! 不過身為M.2 PCIe SSD的CARDEA II TUF Gaming Alliance當然就有必要接受速度測試的考驗,小編這次手上的是512GB的版本,分別用了三款不同軟件來測試,下面來看看測試結果: 1.最常使用的CDM(CrystalDiskMark) 十銓在官網上標示的512GB讀寫速度為3400/2000 MB/s,小編為求公平,都取第一次測試結果,手上這款SSD讀取速度比官網標示3400略少了24 MB/s,不過寫入竟比2000多出439 MB/s,整體速度表現十分滿意。 2.AS SSD Benchmark 此次用CARDEA II TUF Gaming Alliance 512GB得到4178分,若以1TB測試會得到更高分。 切換至AS SSD Benchmark的IOPS可以發現CARDEA II TUF Gaming Alliance也有極佳表現,跟一般市售常見的SSD比起來毫不遜色! 3.Tx Bench 在Seq 256K Q32T1的表現和CDM 1M Q8T1的表現差不多,在不同情況下CARDEA II TUF Gaming Alliance的表現十分穩定,這對SSD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條件。 總結一下 在DELTA TUF Gaming Alliance(5V)的部分,隨著TUF主機板的支援跟上時代的更新,外觀設計承繼TUF Gaming Alliance一貫的軍事風格,在色彩變換上也從原本一面單色變換進步到了一面多色變換,喜歡TUF Gaming系列的朋友,絕對要買一個回去搭配自己的主機板,好好享受這場視覺饗宴。 而在CARDEA II TUF Gaming Alliance的部分,採用了全黑的底色搭配大方的LOGO,且經過ASUS TUF Gaming PM的確認,上方鋁鰭散熱片不會與主機板上的元件產生機構干涉,同時擁有強大的散熱能力和超快的運算速度,小編我已經馬上買了各一片回來搭配自己的TUF Gaming Z490-PLUS使用,各位還不快跟上! 了解更多TUF系列聯名款 T-FORCE VULCAN TUF DDR4: https://www.teamgroupinc.com/tw/product/vulcan-tuf-ddr4 T-FORCE DELTA TUF DDR4: https://www.teamgroupinc.com/tw/product/delta-rgb-tuf-ddr4 T-FORCE DELTA TUF RGB SSD: https://www.teamgroupinc.com/tw/product/delta-rgb-tuf-ssd T-FORCE CARDEA II TUF M.2 SSD: https://www.teamgroupinc.com/tw/product/cardea-ii-tuf
在變更BIOS開機磁碟模式成SATA(AHCI)之前,必須先安裝並啟用Windows 7/8/10 的SATA驅動程式,請至微軟官網下載並更新的SATA驅動程式。
該如何選擇判斷那一個Model的RGB SSD適用於我目前的主機板? Ans:請先確認您的主機板上有哪一種的燈效RGB控制接口,例如12V RGB Header / 5V add Header / USB 9pin Header(各家主機板的接口名稱可能有異,請先確認主機板規格),再對照參考型號與配件對照表,即可以選出合適的DELTA RGB SSD產品。 DELTA RGB SSD(5V)是否能連接12V RGB Header使用? Ans:各機種只能使用專屬的Cable與對應的主機板端特定接口,無法自行更換不同的Cable混用,否則會造成RGB SSD本體的損壞,無法進行保固。各機種對應的Cable配件形式與接口請參考型號與配件對照表。 如果我的主板上只有12V RGB Header,可是我又喜歡有絢麗混彩的燈光效果,請問我可以選擇哪一款式? Ans:可以選用DELTA R RGB SSD(Rainbow)款式,一開機就能擁有流光型式的Rainbow絢麗混彩燈光效果,但是這個產品無法由主機板的軟體來控制燈效,只有內鍵單一Rainbow燈效。 如何知道我的主機板上是否有5V Add Header? Ans:可先確認主機板廠的官網或規格書,另外於十銓產品官網上有列出有5V Add Header的主版型號 (此適用主板系列明細將不定期更新,相關規格以主板廠商公佈為準)。 若插錯主機板接口是否可能毀損RGB SSD? Ans:是的!若插入了非對應的專用接口,都有可能毀損RGB SSD,不當的使用將會影響保固的權利。 是否可以使用12V轉5V的Cable? Ans:不能使用電源轉換的Cable,因為12V與5V除了在電壓的差異,最主要的原因是提供LED控制訊號的來源方式不同,所以無法用電源轉換方式來轉接,若自行嘗試這樣的轉接方式將會造成RGB SSD的毀損,影響保固的權利。 若已經有其他產品使用了主機板端的5V Add header 是否有其他建議的方式分接? Ans:請參考產品官網頁面所列其他家5V ARGB 控制盒,依照各家使用規格使用。其燈效控制與接法請參考各家說明書,接上後的動作規範將會依照控制盒規格為主。任何規格的變動依各家規格更新資訊為主,不另行通知。 廠牌 CoolerMaster CoolerMaster SilverStone 型號 MFX-ACBN-NNUNN-R1 RE-C10L-RGB-R1 LSB02 產品圖示 12V接口 X 適用RGB X 5V接口 適用ARGB X 適用ARGB 適配 RGB SSD DELTA RGB SSD(5V) / DELTA S RGB SSD(12V) / DELTA RGB SSD(5V) ※以上機種的詳細使用方式請參照各家說明書,連接方式可能各有不同。 若我的主機板很舊了,而且又不想花錢換主機板,是否有合適的RGB SSD可升級我的電腦? Ans:請確認您的主機板是否有USB 9pin Header接口,確認有此接口,建議您可選擇DELTA R RGB SSD (Rainbow)款式,只要連接主機板上USB 9pin Header 提供電源就可以擁有流光型式的Rainbow絢麗混彩燈光效果SSD,但是這個產品無法由軟體變換燈效,只有內建單一Rainbow燈效。 DELTA RGB SSD 是如何與主機板同步燈效控制? Ans:DELTA RGB SSD 各機種對應來自主機板端不同的RGB/ARGB 控制訊號,使用專屬Cable連接主機板與RGB SSD本體,由主機板廠商所提供的燈效軟體來控制燈光效果。DELTA RGB SSD (5V)/ DELTA S RGB SSD (12V)其最後產生的燈光效果皆來自於各主機板廠的軟體控制結果。 品牌 T-FORCE T-FORCE T-FORCE 型號 DELTA S RGB SSD (12V) DELTA R RGB SSD (Rainbow) DELTA RGB SSD (5V) 產品圖 儲存容量 250GB / 500GB / 1TB 產品尺寸 (L)100 x (W)69.9 x (H)9mm 快閃記憶體型態 3D TLC 連接形式 5 pin to USB Micro B USB 9 pin to Micro B 3 & 4 pin Y-cable to Micro B 主機板端接口 5pin 12V RGB Header USB 9 pin 3 / 4 pin 5V add Header 主機板接口圖 與主機板燈效同步 可同步 N//A 可同步 可控制燈效同步軟體 ASUS - Aura Sync GIGABYTE - RGB Fusion MSI - Mystic Light Sync ASROCK - Polychrome Sync N//A ASUS - Aura Sync GIGABYTE - RGB Fusion MSI - Mystic Light Sync ASROCK - Polychrome Sync 燈效 單一顏色變化 內建流光型式的Rainbow絢麗混彩燈效 流光型式的Rainbow絢麗混彩燈效 DELTA RGB SSD 各機種燈光呈現效果的差異為何? Ans: DELTA RGB SSD 目前有三個系列產品,分別為 DELTA RGB SSD (5V) / DELTA S RGB SSD (12V) / DELTA R RGB SSD (Rainbow),DELTA RGB SSD (5V) / DELTA R RGB SSD (Rainbow) 是使用單顆單點亮之Addressable LED,能呈現流光型式的Rainbow絢麗混彩燈光效果。DELTA S RGB SSD (12V) 是由一般RGB LED,所呈現的是單一顏色變化的發光效果。 如果我不想要同步燈效只想要有RGB效果的SSD,可以選擇哪一款式? Ans:建議您可以購買DELTA R RGB SSD (Rainbow)款式,只要連接主機板上USB 9pin Header 提供電源就可以擁有流光型式的Rainbow絢麗混彩燈光效果SSD。
三款SSD皆會附上燈板電源線,分別為: 1.DELTA : Micro-B to RGB-3pin 2.DELTA R : Micro-B to USB(9pin) 3.DELTA S : Micro-B to RGB-5pin
經微軟技術人員確認, 若是升級獲得的Windows 10,認證訊息將綁定電腦的硬體,如主機板和硬碟等,自舊硬碟搬遷作業系統至新硬碟時,將會導致開機時判讀到異常資訊,進而顯示藍屏表示無法啟用作業系統。 若是直接安裝Windows 10 並通過認證,不在以上限制內。 此為微軟作業系統的限制,無論使用何種方式進行系統複製,皆無法有效避免。
這是因為FAT32檔案格式的限制。大於4GB的檔案不能儲存於FAT32系統上,將檔案格式化為NTFS或exFAT格式可以解決此問題。請參閱微軟官網連結: http://support.microsoft.com/kb/314463
因應每張主機板可支援的RGB電源接頭不同,推出三種不同接頭的產品分別對應,建議先參考主機板使用手冊確認支援何種接頭再進行購買。
一種晶片上的堆疊技術,在單一晶片上可擁有更多的容量空間,讓儲存容量與效能提升,隨著時間增長,技術而有所提升,廣泛使用在儲存裝置上,如SSD固態硬碟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