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數不清組裝過多少高規格的PC,當然高規格必定伴隨高單價,因此大家比較喜歡打造CP質高的個人PC,在有限的預算內組裝出符合自己需求的PC才是最首要的目標。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果把價格壓在台幣45,000元內(準確來說是台幣38,000元),你可以選購什麼產品吧!
【作者免責聲明】
十銓科技慷慨地聘請我為他們寫幾篇文章,為此我深感榮幸,他們非常欣賞我的工作,願意和我一起工作! 因此在本文章中所使用的產品,一部分為來自廠商的贊助,一部分為我自行購買產品,以下將列點給各位參考:
自行購入:
廠商贊助:
總價格 (當前的實際 MSRP 定價):$1,295 USD
通過查看規格列表,可以看到這裡有一些高品質的零組件,不僅可以完美支援遊戲體驗,當成個人工作站也沒有問題。 我個人會說,如果想讓這台PC用於工作而不是遊戲,那麼你可以做的最大改變就是將記憶體從 16GB 升級到 32GB!
由個人組裝PC來看,本文將涵蓋較廣泛的組裝觀點,而非細節的探討。
從主板和CPU開始,我決定堅持使用 AMD 的 B450晶片組,因為它可以兼容 AMD 最新的 5000 系列處理器,在這種情況下的 5600X只需簡單的 BIOS 更新即可!
5600X 被稱為「2020 年最佳遊戲 CPU」,而我認為它現在仍然是2021年最好的遊戲 CPU 之一!憑藉 4.6GHz 的時脈速度,這款 6核心12 執行續的CPU比起現在經典的 4核心和 8 執行續,大大滿足了最新遊戲的性能需求。
選擇 B450的主板是因為它不僅能夠處理適度的超頻需求,也不需要像 X570那樣進行冷卻,正因為如此,晶片組本身並不那麼昂貴,因此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仍然能滿足普通遊戲玩家的需求。
接下來是記憶體和固態硬碟的選擇,針對上述狀況,十銓科技挑選了以下這些產品。
Vulcan G 2.5吋 SATA SSD,擁有 500 MB/s 的讀寫速度,還有 512GB 和 1TB 兩種容量可以選擇。 隨著 NVMe 和 M.2 技術的流行,SATA SSD 仍然足夠滿足日常用戶的大多數需求,遊戲也不例外,市面上的遊戲其實只有少數能真正充分利用像 NVMe 這樣的超高速存儲設備。
Vulcan G只需 55 美元,是您預算有限的絕佳選擇!
每個PC都必須有記憶體,如果你要的是能處理日常工作及遊玩一般遊戲的規格,而非高標準需求的話,Zeus DDR4就是一個完美的產品。頻率 2666mhz ,時序19-19-19-43,只需 80 美元就能擁有,在有限預算下是個CP值不錯的選擇。
在有限預算下選擇的PC零組件,能真正與其他裝機有所區分的是機箱的選擇,在這裡我選擇SFF(Small Form Factor)的方式,好處是SFF輕巧便利,使用的材料較少,因此成本就越低。 但是,機箱空間越小越不易散熱,在零組件的選擇上也要特別注意產品尺寸。
G1 by GEEEK 是一款出色的鑄鋁機箱,它在設計上讓機箱內保持適當的散熱空間,在氣體倒流方面表現出色。 我在前面貼了一個 代表LiquidHaus的“LH”字樣貼紙,其實就是我認為它很適合出現在那裡~
無論什麼規格的PC,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散熱問題,如果沒設置有效的散熱方式,很可能會造成零組件的耗損。
當PC組裝完成時,CPU的散熱系統應該是要最接近機箱頂部的組件,幸好目前散熱市場趨近飽和,有許多不同價位和不同尺寸的選擇。 我選用的是 Scythe Shuriken 2 CPU Cooler,不僅如此,我還選擇了 Scythe 的 Kaze Flex 系列風扇,進氣和排氣風扇的厚度分別為 25 毫米和 15 毫米,都是CP值相當高的產品。
接下來是 顯卡,我決定使用華擎的 5600XT Radeon D3,它的價格為 310 美元。 當然,這是該卡發布後,並以該價格銷售相當長一段時間時的建議零售價,目前市場上的顯卡價格都調漲到非常可觀得數字, 我仍然認為原始廠商建議的零售價是此版本 顯卡合理的價格。
因為顯卡市場的波動性很大,因此無法保證什麼時候可以用你想要的價格,買到你喜歡的顯卡。
5600XT 是 1080p高畫質遊戲的可靠選擇,它經常被拿來與Nvidia 的 RTX 2060比較,而大多都有不錯的評價,我個人已經使用這張顯卡大約一年了,唯一讓我困擾的是風扇自動停止設置,在溫度達到 50度時才會開始旋轉,對我來說說冷卻效益不夠完善。
不過幸好現在可以通過 AMD 的 Radeon 驅動程序覆蓋風扇停止設置,我當然是不會讓風扇停止轉動囉!就像我說的,過熱的環境會讓PC耗損嚴重!
接下來是電源供應器,我選擇了 Silverstone SX750 Platinum SFX PSU。我已經使用 Silverstone 的電源很多年了,它們得產品出得越來越好。
SX-750 是舊 SX-700W 的 80 Plus Platinum 評級修訂版。 在效率提升以及一些調整之上的 50w 跳躍使 SX-750 成為小尺寸機箱的首選。 我個人使用了帶有相同電供的 AMD 5900X 和 RTX 3090,它可以完美地處理硬體設備長達好幾年!
總而言之,要打造自己的PC真的不難,最棘手的部分就是在組裝開始之前,選擇正確且合適的零組件,但你也不必太過擔心,有許多各路好手都會將過往經歷分享到網路上,例如這篇文章就是我的經驗談,希望在看完之後,可以幫助你順利組合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個人PC唷!
有任何想法或心得都可以在底下留言跟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