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預算只有xxxx,能不能買到可以玩xxxx遊戲的主機?」
你是不是也曾經問過類似的問題?這類型的問題不好回答,畢竟需要考量的因素太多,但簡單的結論就是,如果不在意花費時間,自己組裝的性價比肯定會比買成品機來的高!
今天來為各位推薦目前市場合適的平價裝機,並依序說明該怎麼自己組裝電腦,只要按照步驟就能DIY屬於自己的電競主機!
想要自己組裝出一台電競主機,首先要了解需要購買的零組件清單,一定要有的零組件包含:
另外,可以選擇搭配的有:1.CPU Cooler、2.機殼風扇、3.網卡等等,在購買CPU時,本身就會內附一顆原廠風扇,所以CPU Cooler非必選唷!但若是玩的遊戲負載較重,建議還是需要額外購買散熱能力較佳或較大型的CPU Cooler去控制CPU溫度,畢竟誰都不想遊戲打的正激烈突然過熱當機,一個氣不過一拳就把螢幕給打穿是吧XD
↓來看看我們這次裝機的全家福~↓
CPU:R5-3600X
由於走的是平價路線,AMD在中階的性價比還是挺高的,這次我們選擇的是R5-3600X,採用6核12緒,基礎頻率為3.8GHz,最大可超頻至4.4GHz,支援原生3200MHz的記憶體,可上到PCIe4.0 SSD。
在擴充能力上非常優秀,極少部分的遊戲玩家會特別花時間去手動調整CPU或記憶體頻率,那麼R5-3600X會是最好的選項之一。了解更多
主機板:ASUS TUF GAMING B550-PLUS
最新推出的B550系列主機板絕對是玩家一大福音,過往B系列無論是在CPU超頻性、記憶體超頻性、I/O介面等等皆和X系列有不小的差異,而TUF這款B550 PLUS支援度非常高,有接近老哥X570的水準,加上軍事風帥氣外觀,是我們在這個價位帶裝機的首選!了解更多
記憶體:T-FORCE VULCAN Z
雖然因為預算關係,在選擇零組件上盡量撇除了RGB燈效,但身為一台電競機,記憶體肯定也需要有足夠的電競風格,這次我們選擇十銓科技旗下的T-FORCE VULCAN Z 8GBx2 3200MHz,造型上像是一副機甲帶有濃厚的電競感,8GBx2 3200MHz也非常足夠支撐我們玩各種遊戲。了解更多
固態硬碟:MP33 PRO 、VULCAN G
在SSD的選擇上有個小竅門,由於我們希望能在預算內擁有足夠的速度和容量,所以選擇十銓512GB的MP33 PRO M.2 PCIe加上512GB的VULCAN G SATA 2.5” SSD去做搭配,在進行讀寫處理時我們在PCIe內處理,儲存資料的部分則放至SATA內儲存,就不需擔心速度快容量又大的SSD太貴的問題!加上十銓最近的SSD品質還挺不錯的,以較划算的價格選擇好產品,就是我們這次裝機的初衷嘛!
MP33 PRO M.2 PCIe SSD:https://reurl.cc/v1rW5N
VULCAN G SSD:https://reurl.cc/r8pRay
顯示卡:ASUS TUF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Super
顯卡的部分我們選擇同樣是TUF系列的ASUS TUF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Super,這張顯卡可說是帶著極高性價比光環出生,雖說效能上無法和超高規格的RTX 3080、RTX 2080Ti等顯卡相比,但畢竟這幾張顯卡光是單張價格就超過我們的預算了,所以不列入考慮,以Full HD畫質來評比的話,1660 Super仍是最好的選擇。了解更多
剩餘零組件(電供、機殼、CPU風扇)
在這些剩餘的零組件中,電供建議使用一些保固比較好的大廠,降低燒壞的機率(像小編這次就選擇CoolerMaster,非常耐用),以及瓦數需足以支持電腦正常運行(一般來說配有獨立顯卡的裝機我會建議選擇650W以上的電供),機殼和CPU風扇只要能相容基本上大同小異,只要不糟糕到成為烤箱都可以考慮XD。了解更多
►再來就是裝機流程,看著這散落的零組件,我們該怎麼拚出帥氣的主機?
►如果是完全的新手只需要一步一步按照小編的步驟就能完成囉!
3. 將電源供應器鎖上機殼
從機殼正面來看,右邊是屬於空間較少的,打開這個方向的側板,會看到在下面有一塊空間,這就是我們電源供應器放置的位置。
大部分的機殼,插座和開關須朝外,出風口須朝下,接著從機殼正後方將電供鎖緊。
《貼心提示》
小編這次選的是直出線的版本,也就是電供本身就連著一大綑線,所以可以直接安裝,缺點是線材過多沒得拆。若是選擇「全模組」的電供,線材須自行額外接上。記得先確認有需要用到哪些線材,先接上後再鎖上機殼,否則鎖上機殼後就不好插囉!
PS:遇到什麼疑難雜症都可以底下留言給小編唷!
上一篇:《固態硬碟開箱使用教學–拿到新SSD你該做的6件事》
下一篇:《為什麼買來的記憶體無法使用?規格不對?》